高职院校金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途径

2009-06-07 11:11
职业·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金融

何 青 何 春

高职院校金融英语专业的开设,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应运而生的。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之后,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商用语言,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社会对专业类英语毕业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教育部提出了对专业英语课程的要求,要求在教授基础英语的同时,要进一步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教授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英语语言的训练上。金融英语专业是英语语言学类和金融类相互交叉和融合的新兴专业。金融英语是英语的一种重要功能变体,也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不仅具有独特的专业词汇、句式和文体风格,而且具有金融行业的内在知识体系,具有融思想性、知识性、技术性为一体的特征。

一、宽口径、复合型模式

就金融英语专业的性质、任务和地位而言,金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十分独特,既不是单纯的英语教学,也不是单纯的专业知识传授。金融英语专业跨多门课程,涵盖面广,内容丰富。根据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金融英语专业的定位是“外语+专业”,其课程体系应当是涵盖金融英语、财会英语、金融、银行、证券、会计、计算机等“外语+专业+技能”的宽口径、复合型模式。

高职院校金融英语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该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掌握国际金融、银行、证券和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英语人才。本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高职院校金融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习者成为思想素质好,德、智、体全面发展,英语基本功扎实,语言表达流畅,初步具备用英文进行业务谈判、处理金融业务以及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和数据的能力,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高金融英语专业高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课程体系构建应遵循三方面要求

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金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企业岗位、人才培养目标及行业对高职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以现代人才观和课程观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课程体系的适应性、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和多门课程知识的融合性,强化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课程体系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又分为几个层次,高职院校金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把握知识、素质、能力三方面的具体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重视专业特色的形成,实现金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三、课程体系构建的五大内涵

1.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金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性,就是围绕高职院校金融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从社会的需求、专业的发展以及高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能够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内容,提供有利于高职学生有效学习的广阔空间。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准确定位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综合开发、课程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自然衔接和过渡、理论与能力形成的关系,课程内容要在先进性和实用性上下功夫,要及时反映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强调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确保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性。

2.课程体系构建的复合性

高职院校金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复合性,对于真正实现金融英语专业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意义重大。在跨专业的基础之上,系统完整、科学优化、有效平衡地设置复合性的金融英语专业课程尤为重要。在构建金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时,应突出专业主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个性发展,优化高职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金融英语专业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同时使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借鉴“整合能力观”的课程理念,采用大专业、多方向、模块化课程结构,构建综合化系列课程与专门化模块课程。高职院校金融英语专业应结合社会需求,改变纯语言教学模式,增加金融、财会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按照“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技能操作课程”四大板块构建金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增强高职学生运用英语进行金融实务操作的能力。

3.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性

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中心,建立有利于能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的显著特征。高职院校实践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职学生的岗位技能,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是国家制定的行业职业标准。因此,金融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应与国家行业标准紧密接轨,应以职业标准中包括的素质、知识、技能要求为依据,构建目标明确、方法科学、结果有效的实践课程体系,使高职学生具备与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并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关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为保证实践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外,还应建立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并保持良性运行。此外,高职院校应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由“双师型”主讲教师主持和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项目和环节,并对实践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全程指导。

4.课程体系构建的创新性

高职院校金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将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对高职学生应具备的思想政治、意志品德、科技文化、职业素养、身心健康、社会责任等提出明确要求,教学模式应从单纯“教学”向全面“教育”转变,由单纯重视知识传授向加强能力和全面提高素质的模式发展,安排出课程模块和培训时间,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行为能力、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技术与方法的运用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此外,高职院校金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要突破传统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对教材的束缚,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加强教材的适用性研究与建设,选编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学习者需求的金融英语专业教材,为高职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基础理论学习与实务操作训练。

5.课程体系构建的优化性

课程体系的优化强调课程体系的系统效应,高职院校金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要考虑理论课程和实操课程各自的横向逻辑关系和纵向逻辑关系,更应注重理论课程和实操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在一个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里,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相互依托、相得益彰,在相对统一的基础上增加灵活性,在多样性的基础上适度增加调控,使课程体系富有弹性,使金融英语专业的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融合,使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配套,提高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激励与评价机制。评价指标除了注重课程的学术要求外,还应关注其社会实践性要求,遵循课程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等原则。

(作者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课程体系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P2P金融解读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