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2009-06-07 11:11李 娜
职业·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技能

李 娜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培养制度,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形势严峻,需求迫切。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2.7亿城镇劳动大军中,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及经培训获得技能证书的只有8700万人,占劳动者总数的33%,其中具有高级工以上证书的只有1860万人,占劳动者总数的7%,技师、高级技师仅有360万人,占劳动者总数的1.3%,占技能人才总数的4%,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我国“十一五”规划要求技能人才达25%,技师、高级技师要达到劳动者总数5%的要求,培养任务艰巨,形式不容乐观。

近年来,各地开始探索学校培养技师的模式,但还存在诸多问题:试验学校往往关注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提升和能力培养往往被弱化。同时调研资料表明:有些企业的专家虽具有专业技术水平,但没有很好的授课能力和授课方法。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内涵及意义

1.产生背景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最早产生于欧洲,20世纪中叶,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高效率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各国纷纷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并陆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晰学校与生产部门合作时,各自必须履行义务和责任及享受的权利。众所周知的德国“双元制”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德国工业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美国和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以及韩国的“订单培养”模式,共同特点也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2.校企联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企业是社会生产力的实践者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的振兴与发展必须以职业教育为基础。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和归宿在于企业,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在于企业。实践证明,企业发展了,职业教育就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了,培养的人才数量多、质量高,便又更好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加强校企合作,能够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也是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不衔接的必然选择。

二、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近几年倡导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可以与多家企业建立多个不同专业、多种不同形式的合作伙伴,企业也可以与多家学校建立多种层次、不同需求的合作伙伴,而且不局限在某一家企业与学校之间合作,而是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和特点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校企伙伴关系模式:

1.“学生到企业实习”模式

学校作为主体,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与技能实训,企业接收学生进行短期的实习。

2.“校企联手专业建设”模式

由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承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制定、专业实训设施设备建设等职责。

3.“企业向学校订单培养”模式

学校的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建立企业冠名班,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与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针对性培养适合该企业需求的员工。

4.“企业员工委托培养”模式

企业选派在职职工到学校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提高性的知识或技能的培训或考证。

5.“校企人才交流”模式

学校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企业技能人才到学校传授生产现场经验,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体会

1.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

技能型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力量。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期战略。对企业来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内涵,缩短技能型人才到企业后的适应期。

2.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基本保障

与企业共同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推动了校企紧密结合。使学生在企业实践中了解企业管理理念,结合实际训练,强化操作能力,丰富了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为学校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生产和管理队伍找到了方向。平时可以通过参观、跟线、上线等实习方式为实践教学开辟空间,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技能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学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