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市场定位与培养目标

2009-06-07 11:11江朝兵杨建翠
职业·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卫生医疗

江朝兵 杨建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和信息化成为各行各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我国《卫生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提出:建立起功能比较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与卫生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卫生信息化体系,经济发达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余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要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高职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怎样才能使人才适应现代医药卫生科技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卫生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信息技术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技术要求,优化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计划设置,研究课程教学方法,使卫生信息管理人才适应市场的需求,具有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和素质。

一、不同层面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1.国家宏观管理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提出更高层次的技术要求

随着社会整体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医疗卫生单位的信息化亦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二级以上医院均建立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乡、镇和社区医疗单位大部分也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近几年,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流行疾病的预防管理,加强对各种疾病的及时统计、分析和报警制度,医疗卫生单位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能管理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还要确保信息安全和网络信息畅通。

2.卫生事业发展对信息技术管理提出新要求

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卫生系统要抓住当前机遇,艰苦奋斗,努力实施“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的“三步走”卫生发展战略:到2010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的国家行列;到2015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到2020年,保持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前列的地位,东部地区的城乡和中西部的部分城乡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进一步健全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从以病案管理为重点转变为全方位管理,以信息、数据管理为重点。

3.各级医疗单位对卫生信息管理人才需求的侧重不同

医疗单位急需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但不同部门需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二、三级医院,信息科工作人员认为计算机网络管理、相关硬件维护能力和常用软件的安装、使用、维护能力较重要;病案科工作人员认为疾病分类、统计分析和病案管理能力更重要;图书室工作人员则认为医学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疾病分类能力更重要,而乡镇及社区医疗单位,本身人手就少,则希望卫生信息管理人才同时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是能适应多岗位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4.高职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自身适应市场就业的需求

近几年来,从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不断增加,就业压力增大,特别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各国失业率不断增加,使更多的学生面临毕业等于失业的困境。高职院校学生历来动手实践能力强,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就业大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更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使自己具有较广的就业面。

二、明确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适应社会的需要

医学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技术支撑,医疗单位不同岗位对人才侧重方向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对高职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明确培养目标,使他们适应市场多岗位的需求,能胜任不同岗位的工作。

1.明确专业办学市场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由“卫生”、“信息”、“管理”三个词组成,要求学生在医疗单位的信息管理工作中,成为既懂医学知识、了解医疗机构运作方式,又有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实用性、技能性人才。二、三级医院部门分工细化,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侧重于某一方面;社区、乡镇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多,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要求越来越高,信息管理面越来越广,复合性人才才能胜任单位信息管理多方面的任务。市场需求要求该专业的人才必须掌握明确,必备、够用的医学知识,实用信息技术能力使学生能处理好单位计算机软件、硬件等方面的工作,信息管理能力使学生管理好医疗单位的信息统计、信息分析、信息管理等工作。从高职院校层次上看,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更多的是面向二级医院、社区和乡镇医院以及部分卫生事业管理单位就业,从而要求该专业培养出具有适应多工作岗位的综合能力,具备处理单位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

2.合理规划专业教学计划,凝练专业特色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分为四个模块:一是人文素养模块,掌握必需的基础文化知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二是医学素养模块,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医学相关知识,能与医学专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三是专业素养模块,包括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计算机课程包括基础知识、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网络基础、网络技术和网站建设等,信息管理包括卫生事业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学、医院信息系统和统计软件包;四是能力拓展模块,以任选课为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既可以拓展人文素养知识,也可以学习医学相关知识、计算机各种实用应用软件和计算机程序开发等多方面内容。

3.加快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适应市场需要

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主要不同在于,本科院校更强调知识体系,以理论研究方向为主,而高职院校则是以实际应用为主,强调操作技能,注重应用。因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实施。

(1)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常教学模式为先理论,后实践,再理论。对于高职层次学生来说,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既可以理论—实践—理论,也可以实践—理论—实践。这样做的依据是理论相对枯燥,难以理解,实践操作或练习,直观性强,易记忆。先通过实践,形成印象,再进行理论知识理解,相对比较容易,再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实践,会得到更好的效果,也符合高职层次学生学习的认识规律。

(2)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相结合。重应用,强技能,必须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教材课本内容一般是按理论层次讲述,因而要求教师较好地把握教材,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将教材内容和实际应用示例有机组合,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教学项目进行。

(3)兴趣爱好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是学生必须学习的教学内容,而医疗单位对引进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一方面在教学计划中,留出相当的时间,提供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任选课,供学生选择学习,很多实用性软件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喜欢学习,通过任选课学习,学生扩大了知识面,成为工作中的多面手;另一方面,对该专业的学生可以建立不同的方面的计算机协会,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引导,使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到真正的发展。

(4)充分利用毕业实习,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三年制高职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有一学年的毕业实习期,学生在医疗单位实习,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医疗单位实习时,主要是从事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资料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处理计算机及网络的软、硬件维护等工作,要充分利用学生实习的空间时间,实行教师带学生,做好定期辅导、引导工作,既可以指导学生对收集、统计信息做好分析,写成论文,也可以指导学生对单位计算机应用进行小开发,对单位计算机、网络进行合理规划和配置。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卫生医疗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卫生与健康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在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如何做好QC小组活动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什么是医疗告知
面向Web的BIM三维浏览与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