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景观设计细节研究

2009-06-07 06:47易红杏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人本缺陷细节

易红杏

摘 要:现在公共景观的设计中往往有些明显的缺陷,给公众带来了不便甚至于伤害,设计师应吸取教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关键词:公共景观设计;细节;缺陷;人本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30-0016-01

黄鹤楼公园蛇山路段,因没有人行道,300米长的绿化带被踩出一条小路(图1)。2009年9月5日武汉《楚天金报》以《绿化带踩成“人行道”》为题,进行了报道。2009年11月20日长江日报也进行了跟踪报道。蛇山绿化工程完工于2006年底,三年多来行人用脚宣告了一个事实,即这里应该有一条人行道。问题是当初为什么没有?这个问题从景观设计师的角度来看,是有教训可以为戒的。

现阶段公共景观的设计、审核、公示、反馈等环节中,民众的参与程度不高,参与热情不大,公共景观从设计到完工往往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事。但公众是公共景观的服务对象,使用的主体,设计中如果有明显的缺陷,可能给公众带来不便甚至于伤害,最低限度也会造成国家财产的浪费。

如上面蛇山路段,行人不走绿化带就要走机动车道,而大东门附近车多且车速较快,行人如果珍惜了绿色的生命,恐怕就要用自己的生命冒险了。而且很遗憾蛇山并不是个个例,唐家墩小森林东南角是个人字路口,两路间的尖角由于种植的海桐较茂密,多次发生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因不能及时发现彼此而碰撞的事,这个路口的问题因媒体的反复报道而进行了改正,手段是移除了部分海桐且注意了植物矮化(图2)。相似的例子常骑自行车的人应该可以发现,一些路口,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间的绿化带上种植着高大的雪松或者繁盛的桂花,这些植物挡住了骑车人的视线,骑车人很难及时发现转弯的车辆,一不小心就会有擦碰。

另一些公共景观设计被时间证明是不合适的。汉口花桥一村路边的一个小景观就是个例子,这个景观主体是一个精致的石灯,其周围是白石子构成的干山水,这样的设计从效果图上看确是一个不坏的景观小品,放在私宅或者会所也能添些情趣,但在街边却是个明显的失败设计,不到一年石灯就被掀倒,其后就逐渐不见了构件,最后更是只留下了一个底座,而白石子、干山水也已被绿草覆盖(图3)。

解放公园提供了另一个例子,解放公园免费开放后拆除了围墙,代之以比地面略高的花坛,很快,花坛的红花绿草中就被抄近道的人踩出了几条便道,公园方面为消灭这些便道先是插了好些牌子劝人足下留情,被证明没有效果后拉了四道铁丝网进行封锁(图4),但到目前为止,还是没能挡住少数人的脚步。

以上的例子有的设计师大概不以为然,没人行道修就是,海桐雪松挖了就是,石灯没了种树种竹就是,四道铁丝网不行八道就是。相比较壮美的园林,如画的景观,是小处,是细节,无伤大雅。但这些真的是细枝末节吗?当然不是,这些是一面面镜子,映射出的是设计师的缺陷、不足。设计了以上景观的设计师,如果没有扪心自问,如果没有引以为戒,那么应该说该设计师是不适合设计公共景观的。

现在就该讨论公共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了,首先公共景观设计师应注意自己不仅仅是美的创造者,还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人本主义者,以人为本的检验标准就是民众的满意度,蛇山的小道就是民众用脚投的反对票,就是民众给打的不及格。解放公园那四道防贼般的铁丝网更是近乎于一个讽刺。其次,公共景观设计必须考虑社会的现实,其中一个现实就是民众中永远有一部分不打算遵守规则的人,花坛修在那里当然不是准备给人踩的,但你把花坛修那么矮,使人抄近路的成本很低,那么只要有一个先行者,走的人多了,就自然成了路。如果在设计之初就把花坛抬高,或者干脆用水景隔开,那么铁丝网就可以下岗了。再者,公共景观必须考虑后续的养护问题,象极易损坏的石灯,需要不断精心维护的干山水,就不应该再出现在街头。

总之公共景观就应该让民众看着赏心,用着舒心,另外还必须兼顾实在,耐久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吴晓松.城市景观设计[M].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2009年版.

猜你喜欢
人本缺陷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谈人本理念在新闻采写中的体现
对古琴音乐审美的人本思考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人本管理模式思考
印度电商为两大“缺陷”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