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课文不放松,作文素材在其中

2009-06-07 06:47祝艳霞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写作课文

祝艳霞

摘要:“语文”,并不完全就是字典所说的语言+ 文字。从教学观点看,“语”,阅读解析,口语演练;“文”,阅读基础上的综合能力——写作运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笔者认为教材不仅是个例子,而且是最好的例子。名家名篇荟萃其中,为什么不引导学生好好地去读、去品、去悟呢?遗憾的是,语文教学中,课文是课文,作文是作文,油是油,水是水,油水分离,读写分家。

关键词:写作;课文;问题;课文教学;写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30-0064-01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严重脱节,讲课只是讲课,作文只是作文,授课时,重视了课文分析,忽略了课文在学生写作上的引导示范作用。作文时,老师费尽口舌地对学生进行这样那样的指导,却眼睁睁抛弃了学生刚刚学过不久的课文,另起炉灶,产生了所学与所用的脱节,造成了老师拚命找作文材料“讲”,学生拚命找作文选“仿”,严重抛弃了课文这一个精选“范文”。另外,供老师教学参考的教案就没有作文课的教案,读写结合型的教案更多的只是出些作文题目,能把学生的“写”结合进教案的寥寥无几。许多的老师积极鼓励学生应多写作文,但从学生交上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是东抄西凑,老师提供给学生模仿的“例子”,更多的是作文选。因此,应付了事、老调重弹,屡屡见诸学生的笔端。而学过、看过的文章在学生的印象中更多的是情节。指导学生在每学完、看完一篇文章后,形式多样的进行写作训练却不多见,由课文内而延伸至课文外的训练更是少之又少。要真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也还是不可能的。我们详细的分析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存在的问题,以便从课文教学中找到解决的办法。

一、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写作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立意、构思、材料、技巧等要素。有人认为,作文最重要的是要有材料,这固然没有错。没有材料,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批阅作文的经验让我感到,有的学生写作文时,材料是比较新颖、生动的,可因为不懂得提炼与挖掘,不善于谋篇布局,写出的作文总是千人一面,令人乏味;而有的学生,善于从材料中提炼新鲜的思想,又懂得谋篇布局,即使是一般的材料也能表现深远的立意,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所以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巧妙立意与谋篇布局,是作文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

二、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写作教学实在是个系统工程,备课量太大,收效不明显,学生兴趣不浓厚,应付差事的感觉较强烈。每学期最多写5次单元作文,平时学生学习时间紧,很能难再挤出时间作专题训练。既然如此,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

三、解决的办法

有没有一举两得的方法呢?有 -----课文就是最现成的作文范例,对于那些立意与构思值得借鉴的课文,可充分利用它们来为写作奠基铺路,从而收到“一石二鸟”的功效。

比如讲解现代文就有为写作训练“奠基铺路”的很好范文。立意上给人启迪的如《我若为王》、《我与地坛》、等等;构思方面富于独创性,启发性,可供借鉴的如《药》、《项链》、等。下面再以《我与地坛》为例谈谈课文的立意给予学生做人与作文的启示。有些学生作文写完了,自己究竟写了些什么都不清楚,老师发下来后,也只看一看分数,不重批语,主要原因是作文中没有真情实感;没有真情实感,又是因为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学生们忙于埋头读书,忙于考试,又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对美好事物的感觉渐渐迟钝,他们更懂得关注切身的利益,对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的感受,成为他们成长中苍白的一页。《我与地坛》及类似的文章恰好为我们弥补了这一页。衰败的地坛中活跃着一群小生命,那些过路人都忽略了,作者站在一个特定的角度,不但发现它们的存在,而且从它们的生机勃勃悟到生命的可贵与美好,使“爱”这一主题表现得真实感人。当学生被作者的人格力量、作品的艺术魅力征服时,自然会感受到:一个有爱心的人,灵魂是高尚的、伟大、饱满的,情感的棱角是柔软的,反映到作文中,人们就能透过文字,读到他美好的内心。写作时能做到这一点,再普通的材料,也会使立意上一个台阶,不再浅薄。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时用学生的习作与课文对照,在对比中课文的特点会更加突出,学生的不足也更显眼,就能使学生“学,然后知自己写之不足”,从而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作文之源在生活,作文之流在阅读。”说明课文应在写作训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每篇课文,在写作方面,都有可资学生学习的地方,哪怕只有一个小方面。因此完全可以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后,模仿该课文的长处,有的放矢的加以练习,确实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得。每篇课文或学选择材料、或学谋篇布局、或学单项描写、或学拟提纲、或续写、或改写……只要老师精心准备、积极探索,总会找到进行写作训练的一两点。老师布置作文有根据,学生学写作文有“范例”,师生何“厌”之有。

课文不是油,作文不是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作文与课文不是冤家是鸳鸯。取之课文,用于作文,不失为一条中学作文教学的捷径和坦途。就地取材事半功倍,于师于生益处多多,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写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