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思想政治探究性教学的课后有效补充

2009-06-16 05:29朱金星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思想政治

朱金星

【摘 要】随着2004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新一轮的高中政治课改在全国各地相继展开。新的高中政治课程和旧的相比,显著特征在于对探究性教学的刚性规定。探究性教学的明确提出,给全体中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同时也提供了一个不断超越自我、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式的契机。

【关键词】思想政治 探究性教学 课后有效补充

一、引言

随着2004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新的一轮高中政治课改在全国各地相继展开。新的高中政治课程和旧的相比,显著特征在于探究性教学的刚性规定,如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强调:本课程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也明确规定: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问题提出

探究性教学的明确提出,给全体中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同时也提供了一个不断超越

自我、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式的契机。各地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标,踊跃采用新方式,探究式教学搞的哄哄烈烈。但现在看来,许多教师课堂开展的探究活动是形式大于内容,为探究而探究,没有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通过探究教学以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的目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因素的影响:首先,大部分教师对新教材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不准,以教老教材的思路、教学目标来处理新教材,导致每节课的教学任务繁重,有时还难于完成,何谈挤出时间进行充分的探究活动。其次,许多教师对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目光仅限于课堂。但一个探究活动要充分展开、并取得理想效果必须给予一定充足的时间,二、三个探究活动下来已过大半节课。在具体的新课程教学考核方案未成熟、现仍以考分定成绩的背景下,一些教师的处理对策只能重形式而轻实效。

三、问题解决探究

对于这种尴尬状态的存在必须给予有效解决,否则新的课程改革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落得个“劳命伤神却一无所获”的结局;课堂的探究活动也必须开展,否则新课改的目标就难于达成,这将影响国家整个教育改革的进程。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难题的对策有两个:一方面,课堂的探究活动要少而精;对于课堂探究活动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不可随意性;另一方面,在于充分重视课后探究活动的展开。课后探究相对与课堂探究而言有许多优点:首先,课后探究可对课堂探究进行延续和深化,弥补课堂探究因时间限制而造成的缺憾;其次,也可独立开展课后探究活动,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能充分的展开,故其内容可以是有层次、深度和系统的;再次,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程度和兴趣布置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实现因人而探、因材施教。因此,一些教师要祛除思维的局限,不能眼睛只盯着课堂而感到“山穷水尽”,应看到课后探究的“柳暗花明”,大胆、积极地开展课后探究活动。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他人教学成果的借鉴,认为课后探究活动的开展有以下方式可供参考:

1.新闻分析法

“新闻分析”从本质上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新闻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大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新闻分析的重点在于分析,即开动脑筋进行思维。新闻搜集要做到主题集中,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思维材料;思考题既要依据教学目标,又要贯彻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引导学生认清事物的本质,分析事物的来龙去脉。例如,在上“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框时,在讲解了价格和供求的相互制约关系后,可以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房价变化及影响的新闻,要求学生分析其中所体现的课本知识,并写出书面材料,在教室开辟一个专栏进行张贴、交流。

2.观赏分析法

组织学生或要求学生看某种特定性材料,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或报纸上刊登的某篇重要文章等,并写出观后感是新课程下的一种全新的政治课学习方式和创新形式,它是一条增长见识、扩充信息、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当学生从只看不分析到既看又分析时,必能大有收益。在设计这类探究活动时,要做到有关材料与相应的教材理论的紧密结合,这样既可让学生全面理解材料,又能深刻领会课本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在上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后,通过网站搜索到2006年6月“焦点访谈”栏目播放了《绿色小康路》这一片子。下载后在班级的自修课或午间休息等时段放给学生看,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对于课本上如科学发展观、GDP、统筹发展等抽象概念就有了感性的认识,既加深了对片子的理解,又巩固了所学课本知识。

3.社会调查法

社会调查是一种研究性活动,是学生走进社会、深入生活,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形式。社会调查具有主动探究的特点,要求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通过社会调查得到科学、有效的结论、分析,学生必须主动地深入社会,最大限度地收集资料,并做到对这些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归纳,能够把获取的资料融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开展社会调查,调查题目可由学生设计,教师提出修改意见,或师生共同研讨确定;分析结果尽量由学生单独或联合完成;调查结束后应写出调查报告。

4.发散性作业法

教师要多设计些发散性作业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这类作业答案不必强求一致,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的作业闪现创造性的火花。在这种充满民主的学习过程中,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这与新课标所要求的通过探究性活动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完全吻合的。如在学完“股票、债券和保险”知识后,可布置作业:回家问问家长及亲戚,进行了哪些投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好处,你自己对他们的观点有什么看法?这一作业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家庭,还能为将来立足社会、学会谋生获得一技。

中学探究活动的创新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政治课探究活动“新”起来,不仅是形式的“新”起来,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活起来,以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感三维一体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政治作业的创新设计.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2004,(3).

[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教学思想政治
优化教学策略,保障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实践与体会
浅论参与式教学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