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其师 听其道——浅谈师生关系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影响

2009-06-16 05:29钟艳红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师生关系学习兴趣

钟艳红

【摘 要】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却忽视甚至放弃语文学科的学习。面对这样的困境,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更要懂得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听其道”,慢慢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以改变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的窘况。

【关键词】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师生关系 学习兴趣

语文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作为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语文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语文是学习各种门学科所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语文学得好,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都会有积极的影响。因此语文学科在普通高中学生的眼里是一门极其重要的主课,可是在职业学校的学生眼里却成了一门无关痛痒的副课。面对这种情况,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更要懂得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听其道”,慢慢改变他们错误的学习观念,激发其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虽然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决不能扼杀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要求他们完全盲目相信老师所言。但无可否定的是: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大脑会处于积极的接收和运动状态,可以吸收较多的信息;而当他们处于低落情绪时,则会反应呆板,无心学习。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中考赛场上的落败者,甚至可以说是经过高中“过滤”后的弱势群体,他们大部分知识面狭窄、文化基础薄弱、而且缺乏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职业学校之后,不少学生和家长更是片面地认为,读职业学校只要学好专业技能就足够了,其它科目无所谓,结果不少学生都忽视甚至放弃对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一上文化课便昏昏欲睡,或心不在焉的,把老师的话语当耳旁风,一心沉醉于各种杂志、小说、漫画之中;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课后作业,往往都是应付了事,甚至抄袭他人之作……

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课老师如果只会一味地、一本正经地进行说教、训话,那不仅不能教育好学生,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抵触!因此,职业学校语文老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培养学习兴趣。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18岁之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表面上看来,他们很早就接触到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事物,有自己的独特想法、感受,但实际上他们心智仍未成熟,容易感情用事。特别是经历过中考的挫折后,他们丧失了本有的自信,变得自卑、敏感;他们渴望进步,却找不到努力的方向;他们渴望肯定、表扬,却得不到关注的目光,再加上家长对他们过度的期待、社会的偏见……他们像刺猬一样伪装自己;却又仍然像小孩子一样,处事往往会由情感因素起主导作用。因此,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老师,是成功实现教书育人的第一步。当老师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时,学生才会放下抵触的心理,敞开心扉与老师为友;由此因为“爱”与“喜欢”从而愿意尝试倾听教师的授课,接受老师的教育;也因为“听其道”而慢慢地发现学习的意义,尝试到学习的乐趣。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利用好每一个机会,特别是课堂外的时机,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你,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教育!

一、放下身段、关爱学生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这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深深地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对于失去自信的中职学生而言,他们更是时刻渴望着别人能把他当作一个普通人来平等对待。因此,教师应该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平等地看待他们:记住学生的名字,主动跟他们打招呼;俯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说话……或者这让教师失去那种被学生深深敬重的威严,但这并不吃亏。“将心比心”,教师能够主动跟学生打招呼,学生觉得你平易近人,那下次就肯定会先跟你打招呼的。教师能真诚地关心学生,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喜怒哀乐、寒暑冷暖都放在心间,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那他们也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引导,以他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的关心与爱护。

二、暂忘常我,保持童心

“为师莫忘少年时,常与学生心比心。”成人需要他人的理解,孩子也同样需要别人的理解。其实,理解就是一种沟通、一种关怀。教师若能保持一颗童心,多了解学生的心声与爱好,和他们一起唱唱歌、聊聊家常、玩玩游戏,自然而然地就能缩小师生之间的年龄距离与文化隔膜,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另外,保持童心也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由于知识、阅历的欠缺,有些在老师看来极其简单、不值一提的问题,在学生眼里却变得那么的“难以理解”。教师如果能够放下常我,俯下身子,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观察,用他们的耳朵去倾听,用他们的情感去感受……这样就能知道学生的困难在哪里,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帮助

学生顺利解决问题。

三、肯定学生,激励学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作为教师,在思想上,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个体,都具有有极大的潜能;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深入、细致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帮助。哪怕是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足以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肯定和欣赏;也正因为老师的肯定、欣赏,学生会惊讶自己也有优点,会学着重新认识自己,慢慢克服自卑自弃的心理,恢复他们应有的自信、激情与活力。正如爱默生所说的“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学生一旦建立了足够的自信心,也便具备了强大的决心和毅力,才能在学习上不断战胜困难,不断进步,慢慢步向成功。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捷尔任斯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激发、感召、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们在不断提高个人教学水平的同时,更需要用我们真切的爱,用我们的具体行动感化学生,引导学生慢慢爱上语文这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魏书生.语文教学[M].沈阳出版社,2000.

[3]贾黛翃.世界最伟大的教育法则[M].海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职业学校师生关系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