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介入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影响

2009-06-17 03:00孙恬恬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大学生

孙恬恬

[摘要] 本文列举了如今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出现的一些变味的“怪现象”,并通过2009年4月的真实案例,证明教师介入大学生社会实践,能有效避免怪现象的发生。并且,作者通过两年多来与学生的密切接触,提出了几种有效介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解决方案,帮助大学生们真正投身社会实践并从中学习经验,培养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 教师介入 动机刺激 社会责任感

一、当代大学生实践中存在功利导向误区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来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深入社会现实,参与具体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观察社会、理解社会、分析社会、服务社会,不断培养学生技能、品格的教育活动。

每年的7~8月,大学生们一进入暑假就热火朝天地投入到各种社会实践中。据浙江文明网2008年9月19日统计,2008年7月至8月底,仅温州市就有2000多支实践团队,近4万名大中学生参与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社会实践的主题多种多样,如保护水资源志愿活动,交通安全宣传,还有下乡支教、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等。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体验社会,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培养大学生投身实践、服务社会的思想观念。然而,从现在的大学生对应态度看来,这种难得的体验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例如,学生实践之前不找单位先找媒体。一位就此问题进行采访的记者朋友告诉我,他在每年的七八月份都能收到很多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投稿”邮件和电话,甚至有学生表示“只要能报道,活动怎么搞可以由媒体决定”。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由于学校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绩效评定很大程度上要考虑媒体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媒体的关注在考核之外,也可以缓解活动经费的压力,甚至在寻求企业赞助方面也能取得相对优势。在这样的主客观作用下,一些社会活动组织者就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此外,学生们也普遍反映实习中存在“政绩工程”。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力量大多是学生干部或高年级同学,这些以“领导者”自居的同学,把社会活动作为自己的“政绩工程”,为自己在学生会中的“升职”、毕业找工作积累资本。甚至有少数同学带队来到活动地点后,只在拍活动照片时表现得挥汗如雨,其他时间则在一旁休息或根本不见人影。

除了团队社会实践的此类不和谐现象,个人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也同样遭遇“变通”。“好容易放个暑假,应该多休息,出去玩玩;实践又没有工资,叫我妈随便盖个章就交了”05级一位姓王的毕业生对我如是吐露真言。对于社会实践,学生本人不重视,家长也心疼孩子,于是,总能找到让孩子以逸“代”劳的办法。都说温州多老板,老板不管大小都有公章。在自家的小店或企业盖个公章,编一份实习报告就能到学校交差;即使学校追根究底打电话到实习单位,“自己人”接电话也不会被揭穿。

以上这样的社会实践怪现象,在现代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普遍存在。这种“变味”的社会实践非但不能实现社会实践的最初目的,培养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会将社会中不良风气引入学校,让涉世未深的学生对社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培养不良的社会习惯。

二、教师介入社会实践的案例

总结这类社会实践中的误区,我们能够发现一个共同问题:师长的放任。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只有指标,没有指导;只有标准,没有标杆,正是让他们驶错航向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社会实践中采取介入的形式,能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2009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在温州地区及各县进行农民工养老保障和社会经济状况专项调查。北师大的徐老师一行4人分别在我们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及本地另外一所高校(A校)招募了两批学生志愿者配合社会调研。整个实践活动历时一周,由于我们对学生实践过程采取介入形式,两校的学生实践取得不同的效果。

徐老师一行在A校,通过与学院团委联系,在其学生论坛发布信息的形式招募志愿者。在其招募社会调研志愿者的论坛公告中,除列出对志愿者的要求,工作时间等必要事项,还注明了“每天补贴50元并报销午餐餐费及来回路费”。很快,他们招到了20余人。

由于志愿者人数仍不够支持本次社会调研,徐老师联系我们学校并希望能够再招20人左右。我们在学院网站上同样发出了招募通知,但通知中仅说明了社会调研的目的、方式、时间及志愿者必备的“热心”、“吃苦耐劳”等条件。另外,我还通过其他辅导员同事在大一学生中进行重点宣传,一天之内,有8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了该次实践活动。在与徐老师进行商量以后,我们在这80余名同学中筛选出24名志愿者并一致决定在培训中不透露将为志愿者提供补贴一事。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到本次社会调研能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带来新的希望,能为新社会保障法的立法提供依据。

培训会结束以后,徐老师等人分头带着两队人马深入温州地区及各县大小企业,对在温工作的外省农民工进行了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调研期间我院青年志愿者任劳任怨、认真工作,给相关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践结束时徐老师说,城市学院的学生满腔热情,能吃苦,有几位女生非常认真,即使天色已晚还是能打起精神坚持做完问卷;A校的同学做一两份问卷后就推说太累,不再继续访问,甚至有学生草草结束采访,自己填写问卷交差。事后问卷统计证明,两队来自不同高校的志愿者做出的问卷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这个案例来看,教师介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很有必要的,能对实践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校大学生大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的生理发展已经接近完成,但心理尚未成熟。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跨入社会前的一个过渡期,参与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加快心理成熟,加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会有很多不良因素,表现在:社会环境的不尽人意,如物欲横流,人际关系紧张……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教育模式的局限,如教育环境的封闭,教育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教育理念落后……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与社会的脱节,使学生对社会缺乏正确和全面的认识,缺乏面向社会的眼光和投身社会的热情。因此,才会引起学生社会实践只做表面文章,价值取向太过功利。在这个案例中,A校的招募通知出现在学生的“民间”论坛中,工作报酬和志愿服务证明吸引了一部分学生。他们的参与实践的动机与大一新生渴望接触社会,积极参加学校活动的心情有显著不同。城市学院的学生们看到的是学院“官方”网站的通知,听到的是辅导员老师的动员和宣传,由于事先不知道有报酬,他们是自发地渴望参与,并抱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认为时间过程中能获得道德肯定和自我价值满足,所以会更有热情。

三、浅谈有效介入学生社会实践的方法

从以上个案,我们可以看出在组织管理大学生社会实践时,需要分析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动机,从而达到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完成实践任务的目的。

首先,社会实践对学生动机刺激,包括内源性激励和外源性激励。城市学院的激励方式是内源性激励的一种,即在组织管理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引导大学生的内发性需求,激励实践动机。而A校是借助外在的刺激(物质性刺激)而达到激励效果,但这种物质性刺激还不够强烈(温州大学生在外兼职一天的报酬大概在80元~100元左右),且考核机制也不够完善(没有与工作量相联系)。单单利用论坛里的公告贴广而告之达不到效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诱发内在激励因素,把外源性激励转化为内源性激励时,才能最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其次,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介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实践的过程,是学生与师长、社会互动的过程。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城市学院辅导员通过协助组织,完成实践心理先导过程,而徐老师一行四位老师全程指导,每两位老师各带一支队伍,除了能时刻监督学生是否能认真进行实践,在采访中遇到问题时能适时给予指导以外,还为学生提供常识、安全、法制、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在社会实践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先列实习计划,对计划进行先期评定、中期实地或电话跟踪监督、后期总结等有效形式,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践过程,确保不偏离原先计划的轨道。

此外,及时有效地总结座谈会,是社会实践效果巩固深化,对学生进行再教育的有效形式。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由于带队老师与参与实践的学生处于不同院校,没能组织学生对本次社会实践进行过程回顾和经验总结。但我在与个别学生交谈中了解到,学生在访谈过程中,与农民工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了他们坎坷的生活经历,也尝到了为了配合被访问者的空闲时间饿得头晕眼花的滋味。这些不同寻常的经历都让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从平面化的书本知识过渡到了更为立体的亲身践行。更重要的是,这次活动让大部分学生感觉到自己正在为社会做出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类似的实践感受,通过座谈形式,进行团队集体辅导,能有效达成共识。让学生们在相互分享体会的同时,进行自我教育,消化吸收实践过程中的价值体验和认知收获。

大学生整天生活在相对封闭的校园中,对社会的认识比较肤浅,多数情况只看到严重社会问题的存在,很少去思考出现问题的社会根源,更不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意识到他们存在解决问题的责任。在实践中,学生亲身感受了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人们的疾苦与烦恼,从而激发了学子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这种爱心和同情心是最朴素、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的表现。教师的介入,不断引导并激发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从而引发学生积极向上,愿意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驱使他们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人摆脱痛苦,引发无私利他的责任行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很多困难,如访问时遭到粗暴拒绝、交通不便、天气炎热等。教师介入给与鼓励,能促使学生以坚强的意志力克服困难,自觉抵制各种不利于履行责任的思想观念和心理问题的出现,自觉践行社会责任。

如果这种在每个环节都有教师介入的社会实践活动循环往复,如果学子们都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步一个脚印,那么,千万大学生火热的社会实践终将会有沉甸甸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罗嘉文.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4).

[2]陈兰萍.论大学社会实践对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作用.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3(6).

[3]杨晓娟.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长治学院学报,2005,(22).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