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2009-06-17 03:00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文化渗透高职英语教学途径

卢 哲

[摘要]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由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的,同时也是由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决定的。基于目前高职院校的师生在英语教学中对文化的渗透不够重视,笔者提出了充分利用教材并通过多媒体传授文化知识以及主动创设模拟交际活动、积极开展社团活动等途径加强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文化渗透 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进程,国际交流将不断扩大,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才的流动与竞争日益加剧,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熟练运用英语成为参与对外交流,进入现代企业就业的职业附加能力。但是在国际交往中,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如果仅仅掌握流利的英语,对外国的文化知识缺乏了解,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对外交流,常常容易引发误解。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1.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确定了文化渗透的重要地位

邓炎昌、刘润清在《语言与文化》中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而文化深深植根于语言,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就难以真正掌握该语言,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加强文化学习,能帮助学生减少语用错误,从而更好地使用英语与人交流。如果脱离了一种语言的文化底蕴而单单学习这种语言,学习过程将是枯燥、乏味的。就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其最终交际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对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必须在语言教学同时,加强对目的语文化的渗透。

2.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使文化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较高的文化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应从原来对人才基本技能的培养转向了以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高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即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不同行业的需求。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只是学习简单的外国文字和语言,更要了解这种语言在实际应用时很多相关的背景文化和相关知识,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社会的需求,使文化渗透迫在眉睫

随着中国加入WTO,逐步与世界接轨,融入全球化,许多行业发展前景巨大,涉外交往也越来越多,社会需要大量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但对职业内涵提出了新的标准,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是:具备信息技术的科学素质、具备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主要是通过文化素质教育而得到提高的,文化素质教育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他们对世界的了解,教会他们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本领,以便能有效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获取信息,在此过程中逐步积累文化知识和提高人文素质。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现状

1.学生不重视

高职院校学生以旅游、酒店管理、商务、物流、会计、护理、机械制造、电子维修、网络管理等行业为求职方向,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过级考试,或以英语为工具,获取相关专业信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强调英语日常用语或相关专业术语的学习,而对语言的背景文化和相关知识不重视,在实际应用语言时,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

2.教师不重视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学课时严重压缩,有些专业的学生只开一年的英语课,时间紧,任务重,教师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把英语教学看作语言能力的学习过程,把考级及其通过率看成教学目的,没有多少时间进行文化教育。教师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仅仅停留在作者简介、作品背景,而对语言赖以存在的价值观念、交际模式等文化因素的引入却远远滞后,学生对目的语的会话模式、言谈规约等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

由于只重视英语基础知识,忽视交际知识和规则,使得学生对非语言形式上的一些西方文化因素了解不够。学生一旦进入陌生的文化环境,实际应用语言时会碰到许多困难,不知道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无法进行正常交往。因此,外语教学要放在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下进行,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

三、加强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

1.充分利用教材,加强文化信息的渗透

从目前使用的高职英语教材来看,教材的编写已经开始注重人文内容的渗透。以《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为例,课文精选当代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环境保护、历史地理等各类主题的原文,含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其中许多文章语言与文化互相融合,构成一个有机体,课文既可以用来学习英语语言,又可以作为介绍英美文化的素材使用,让学生了解西方的社会制度、历史、民族的习性及价值观等文化信息,学习有关语言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生活特点等。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蕴藏在教材文化背景中的人文内涵,在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呢?笔者认为主要通过下面几种手段:(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现丰富的文化信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图片、文字、音像资料,向学生再现课文所反映的文化背景,使学生轻松自如地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领略异国文化、品味地道英语。如在讲授第二册《Capital Cities》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对课文中提到的纽约、巴黎、伦敦、罗马、雅典、维也纳等世界著名的首都城市加以直观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其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艺术建筑等详细情况,对于理解课文也有很大帮组。(2)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学习语言、文化的兴趣。学习和掌握外语仅靠有限的课堂时间肯定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扩大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知识。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课前或课后通过各种媒体,搜寻更多与课文相关的文化信息资料。互联网是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汇处,它方便、快捷地传递世界各国的信息;广播、电视、电影中也有许多生动形象反映世界各国文化的节目。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增加文化信息的积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加深印象。

2.主动创设模拟交际活动,加强文化的渗透

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熟悉将来工作环境中所遇到的场景,培养学生实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不同行业的要求。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实用性,帮助学生创设模拟交际环境,使他们置身于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语言材料,按照目的语的文化习惯进行交际。一方面,给学生灌输一些英美文化习俗,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纠正一些不合英美文化习俗的语言。从而逐步提高结合文化背景准确使用语言的意识,提高文化敏感性。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模拟接待外国游客的场景,由学生分角色扮演导游与游客,在接待过程中,让学生联系英美文化习俗,清楚地知道:在与外宾接触时,冒昧地询问别人的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情况等问题是不礼貌的,会引起人家的反感,因为在西方文化里,这些问题都涉及个人隐私。当游客对你的工作表示赞扬时我们应该高兴地接受并且表示感谢,而不是急着否认或贬低自己,也不要显得忸怩不安,因为在西方国家称赞对方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习惯。

3.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加强文化的渗透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兴趣,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笔者所在的学院先后成立了几家以英语学习为主要目的的学生社团,如英语话剧社、英语沙龙、英语俱乐部、语言艺术中心、英语演讲协会等。每个社团都有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定期对社团的活动进行指导,平时由学生自行组织活动。

在社团活动中指导老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推荐给学生,好的作品不仅给人美好的享受,而且能大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一种新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如英文电影、英文小说、英文戏剧、英文演讲名篇、英语小故事、英文歌曲等,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文学习环境,并潜移默化地进行英语语言文化的渗透。

四、结语

作为高职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加强语言学习中的文化渗透,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1989.

[2]刘丽欣.职业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5,(29).

[3]陆涓.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之渗透与融合[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3).

[4]王奈民.制约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和对策[J].外语界,2002.

[5]Jack C. Richards.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Toda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猜你喜欢
文化渗透高职英语教学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克拉斯沃尔分类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及其应用
初探交际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原声电影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辅助功能分析
美媒:北京警惕西方进行“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