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的校外教育及实践教学

2009-06-17 03:00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校外教育实践教学高职院校

薛 梅

[摘要] 技能型人才的知识与能力,必须辅以实践才能获得。所以,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本文结合高职院校药剂专业教学中的校外教育及实践教学,阐明校外教育及实践教学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外教育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和造就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职院校不同于一般普通院校的突出特色。为了能够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除了要让学生在校内完成必要的实验(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外,还要通过大力发展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能有条件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完成校外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完成上岗前的实践教学环节。

药物制剂专业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建设和完善实验(训)条件,强化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水平。

一、聘请校外本行业专家,指导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

专业成立伊始,药物制剂专业就聘请了省药品检验所、省妇幼保健院以及省内数家知名企业的总检验师、质量总监、人力资源总监、厂长、总工程师等专家和领导组成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对药物制剂专业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训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具体指导。药物制剂专业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对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作了相应的修订,以适应市场和生产实际的需要,使人才的培养更具针对性。例如,在听取专家的意见后,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确定了分析化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训)教学项目。该课程后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并被推荐参加省级精品课程评选。

二、结合行业需求,完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仿真校内实验(训)室

在建设校内实验(训)室的过程中,药物制剂专业结合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征询专家的意见并请工作在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进行论证,来确定实验(训)设备仪器的选型,购买质价比高,使用方便,在生产实践中广泛使用的产品,使学生的校内实训条件接近未来企业的工作环境。例如,模仿制药企业质检中心建设化学分析和药物分析实验室,其中配置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片剂四用检测仪、溶出度仪等均为行业在用的专业质检仪器,并且仪器规格型号选择与大多数企业相同,使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就能得到岗位实务训练。

三、完善校外教育条件,建立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中,企业和学校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学校办学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企业生产经营离不开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无论是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还是学生就业都需要企业的介入和支持,学校必须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建立办学伙伴关系,使行业、企业直接参与教学过程,以期共同实现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药物制剂专业与省内数家知名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储备、培训场所,企业则成为学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四、根据行业特点与需要进行校外实践教学

药物制剂专业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比例一般按总教学时数的1/3~1/2设计。目的是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操作技术实践、高新技术应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学中,实验(训)教学贯穿始终,并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训练到综合训练。根据不同的专业课情况,按技能要求,分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通过认知实践,培养学生对专业、设备和工作环境的感观认识。

分析化学是药物制剂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分析化学的实践手段在药品生产和质量检验中被广泛应用。在对制药企业化验室的设备设施和工作状况进行考察后,把最基本的化学分析仪器操作作为实训课程的起点,使学生认识、熟悉实验仪器,通过实训,熟练规范地使用化学仪器。

第二阶段:通过基本技能实践,培养学生正确和熟练地使用专业仪器设备,熟悉仪器设备的基本性能,掌握专业技术的基本操作规则,具备从事本专业岗位工作的基本素质。

任何一种药物制剂的生产都离不开设备,离不开质量监控。在专业课实训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工业化的产品处方,按模拟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产品的制备,并按国家标准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在这样的仿真实训过程中,学生不仅使用了相关剂型的生产设备,熟悉了产品的生产流程,同时相关药学专业仪器和设备的相关操作技能也得到了训练。

第三阶段:通过综合技能实践对学生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走进现实的职业环境,将工厂、车间变成学校的第二课堂;同时将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请进课堂,请上讲台,请他们进行教学和专业辅导。

在“制药机械”“药剂学”等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教学。通过现场观摩,学生强化了感性认识,对未来的职业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多学生在现场教学之后更加喜欢自己的专业了。

第四阶段:通过岗位实践,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训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就业后独立处理岗位的各种技术问题,胜任本专业的岗位工作。岗位实践就是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学习中最重要的校外教育阶段,对于教学组织来所,最关键的工作是学生实习单位的确定。通过与实训基地单位沟通,提前做好岗位预留工作,同时制定实训计划。在学生进入岗位后,企业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包括工作纪律、工作要求、工作规范、工作任务、职业道德和员工素质教育等。因为有了岗位实践,学生就业前的最后一次校外教学更贴近实际工作岗位。

五、校外教育需要“双师型”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需要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还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既具备教师资格证,又有相关行业技术资格证。除了从企业引进“双师型”教师以外,更多的是通过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去参观学习,进行继续教育来获得,还可以从生产一线聘请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兼职教师。

药物制剂专业引进了具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做专职教师,并从实训基地聘用多名兼职教师,充实了教师队伍。专业课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并及时把信息渗透在教学中。

六、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考评结合

职业资格证是学生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学校通过职业资格证考评培训,帮助学生具备在某一职业领域的从业的资质。

“化学检验工”“药物分析工”职业资格证是用途较广的资格证,是化工、医药等行业中较为重要的技能证书,为了使学生更加熟悉化学检验的基础知识,更好掌握化学检验的技能,提高资格证的获得率,结合行业及考证要求,药物制剂专业充分利用校内实验(训)条件,结合岗位技能要求,对学生进行考前培训,对于这种基于实践的考证培训方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效果显著。获得该项职业资格证的学生,绝大部分选择了化工、医药等相关行业企业作为毕业实习或从业的单位。

通过校外教育及实践教学,药物制剂专业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一批教育思想与时俱进,教学热情高,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较强,结构合理,教学与实践密切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学生即掌握了专业必须的理论基础知识,也对企业情况和相关岗位需求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培养掌握最新、最实用技术,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和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完善的校外教育及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文彬.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立足于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2]麻来军.现场嵌入,工学循环[J].职教论坛,2008,(1下):10-15.

[3]程相波.对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方法的探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1):68.

[4]刘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8,(2):33-35.

猜你喜欢
校外教育实践教学高职院校
校外教育管理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校外教育中关于生命教育的探讨
中美比较视角下的美国校外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