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湖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策研究

2009-06-19 08:24刘建芳
唯实 2009年5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策

作者简介:A刘建芳(1978- ),女,江西吉安人,中共苏州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环太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也带来了诸如外来人口急剧膨胀、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环太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在转型过程中环太湖各市既要注意大产业间的同一性又要注意同一产业间的互补性和关联性,以最大化地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差异性竞争和互补性促进,尽可能地避免新一轮的同质化竞争。

关键词: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9)05-0058-0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环太湖地区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也带来了诸如外来人口急剧膨胀,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环太湖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环太湖地区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

1.经济发展方式仍然粗放,投资驱动仍然是环太湖各市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

目前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普遍为粗放型,投资驱动仍然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这从该区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的比较可以看出。2000-2007年,环太湖五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为2533%,明显快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1422%(详见表一),可见经济的高速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和物质资本的高投入来实现的,增长方式仍然是传统的粗放型。

环太湖地区这种投资驱动型的增长方式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从环太湖各市统计公报看,其人口总量都呈现一定的持续快速增长之势,压力主要来自外来人口的大幅增加。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放,主要靠要素投入的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必然导致其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数量依赖,这直接表现为外来人口大量的、源源不断的被当地各企业所吸收,从而造成人口总量增加的趋势很难改变。以苏州为例,1992年苏州市外来暂住人员不足10万,2007年底登记在册的外来暂住人员已将近586万。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们断定还将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当然,我们也必须肯定外来低成本劳动力的进入弥补了城市发展所需的劳动力缺口,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与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即使经济增长了,蛋糕作大了,但分蛋糕的人也多了,每个人分得的份额就不一定会增加。另外,人口的过度聚集也必然对基础设施、公益设施、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以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管理、产业结构调整、土地结构优化带来很大的压力。此外,由于外来人员文化层次总体比较低,这也必然导致城市人口整体素质的下降。

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放对资源也造成了异常严峻的压力。以土地为例,1990年后苏州耕地面积就一直呈下降趋势,2000年苏州农村尚有耕地302千公顷,到2005年只有2478千公顷,以年均388%的速度递减。另一方面,土地后备资源相当匮乏,苏州99%以上的土地已被利用。我们知道土地是一个城市的发展资源,无论是发展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需要空间载体,都离不开土地。因此,如果继续维持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话,人地矛盾将会变得更加尖锐。因为数量可观的制造业项目对土地依然有较高的需求,同时随着居民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生活用地的需求也将上升。

同样,环太湖地区这种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环境带来的压力也是相当惊人的。2007年爆发于无锡的太湖蓝藻危机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作为“东方威尼斯”的苏州其情况同样也不乐观,其市区主要湖泊的综合污染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太湖80年代以清洁的Ⅱ类水为主,到90年代中期以Ⅲ类水为主,进入21世纪则以超标水为主,大部分是Ⅳ类及Ⅳ类以上水。同时境内的阳澄湖、独墅湖、金鸡湖和主要河流也已经变成劣Ⅴ类水。

2.产业结构普遍偏重,第三产业的GDP占比明显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根据发展规律,随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其服务业的比重将逐步提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超过50%。在已经现代化的西方国家中,他们目前的服务业增加值的GDP占比一般都在70%左右。而目前环太湖地区虽然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但产业结构普遍偏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2007年环太湖五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GDP占比平均高达5972%,而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占比平均仅为3608 %(详见表二),这同其经济发展水平是极不相称的。同时这也成为制约环太湖地区各市进一步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美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其第三产业增加值的GDP占比已超过60%,而2007年环太湖五市除湖州外,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见表三),尤其是苏州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才达到346%。根据经济学的“木桶定律”,经济结构不协调状态下的增长,必定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效增长。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赖

改革开放以来,环太湖五市普遍采取建立开发工业园区、高新产业区,推行“以市场换技术”来发展经济的模式,虽然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自身的创新能力却依然不足。首先是企业创新能力较弱。以苏州为例,截至到2006年底,苏州有大中型工业企业1375家,建有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的有211家,仅为1535%。其次是科技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环太湖五市的科技经费支出和研发经费支出稳步上升,但与其发展规划相比整体水平还是偏低。2007年苏州、常州、嘉兴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分别为17%、163%和158%,远低于目前世界发达国家25%—5%的水平,与北京的56%和上海的26%的比重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再次,科技服务功能不强。地域内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整合,对企业自主创新提供的服务和支撑相对不足,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市场化程度不高。

由于缺乏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造成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对外依附性和高出口与低收入的悖论。以苏州为例,其以外资企业为主的IT业的企业利税率就明显低于传统产业。这充分说明环太湖各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还处在全球化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和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只是外资的制造基地,大多数还是简单的组装,核心技术的关键部件仍然以从外国进口为主,大多外国大企业的研发机构并没有相应进入。

4.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资,地域内需求和消费动力依然不足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分析来看,环太湖各市基本上走的是外向型经济之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贸,而地域内需求和消费动力依然不足。从表四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环太湖五市中除以苏州为例,其外贸依存度已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特别是苏州其外贸依存度近些年来都维持在270%左右,远远高于全国65%的平均水平。第二,环太湖五市除苏州外外贸依存度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苏州本身也一直维持在高位运行。

我们知道,在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中,外贸需求是别人的需求,是最靠不住的。正如2005年是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取消贸易配额后的第一年,美国、欧盟就先后对我国的纺织品启动特保。另外这些地区的投资外资依存度也相当的高,以苏州为例,目前在苏州城市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对外资依存度的比例大约维持在40%左右。

二、环太湖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经济发展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

环太湖各市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从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向内涵扩大再生产,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科技进步、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生产要素质量,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效率,摆脱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依赖,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摆脱经济增长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和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2.大力发展服务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要改变环太湖各市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的现状,首先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发展方式转变拓展产业空间。服务业能源、原材料消耗低,占用土地少,环境污染少,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是环太湖五市产业结构的弱项。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主要措施是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繁荣传统服务业,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发展领域、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在服务业发展中尤其要重视政策引导、服务业投入、老城区和部分零星工业用地腾退这些关键环节。尤其是要抓住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和服务业国际转移逐渐加快的机遇,依托各自已有的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研发、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从而更好地为二产服务。对已有的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可以通过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的运用来加以改造和提升。同时还可以培育发展以文化旅游业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和以便民为主的社区服务业,进一步提高和丰富居民生活质量。

其次,要调优产业结构,还要积极地推动当地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在制造业上要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主动承接国际产业特别是产业链高端环节的转移,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基地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做强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中小企业成长。在农业发展上则要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以“特优、高效、生态”为主要标志的现代都市农业。

3.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赖于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当前对环太湖各市来说要真正摆脱打工经济的地位和技术上的对外依附性,关键是必须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是创新体系建设。要牢固树立以我为主的思想,以掌握核心技术、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为宗旨,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加大研发攻关力度,争当自主创新排头兵。

首先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从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过渡,使企业成为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的重要载体。第二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逐步提高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三要切实发挥现有大学与教育资源和开发区优势,进一步集聚和整合人才与科技资源。第四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最后还要优化创名牌的政策环境,扶持知名品牌自主创新。总而言之,要通过创新体系的建设来真正切实提高环太湖各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从而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4.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走内外并举之路

环太湖各市要真正摆脱经济增长对外资的过度依赖,就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通过扶植培育出自己的民营经济来与外资抗衡,切实形成内外并举之局面。因此,要真正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向科技型、规模型、外向型方向发展。同时还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走“内外并举”之路。在引进外资时必须坚持“保持规模、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努力使开放型经济为当地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在发展思路上,要彻底转变观念,努力实现由规模数量型向规模数量与质量效益并举型转变;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以引进资本为主向引进资本、技术、专利并举转变;由以制造业为主向一、二、三产并举转变;由以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转变;由政策优惠为主向提高综合配套服务能力转变;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5.全面推广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

目前环太湖地区不少地方已经有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急需要解决的是循环经济的全面推广以及对在试行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真正缓解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参考文献:

[1]何翠花,谷亚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学习论坛,2007(12).

[2]高峰.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和二元路径[J].南开经济研究,2005(5).

[3]任保平,邵晓.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述评[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4).

[4]2000—2007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ztjj.gov.cn/

[5]2000—2007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wxtj.gov.cn/

[6]2000—2007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cztjj.gov.cn/

[7]2000—2007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jxstats.gov.cn/

[8]2000—2007年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hustats.gov.cn/

责任编辑:浩 宇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