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2009-06-19 05:53王丽艳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高教 2009年9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

王丽艳

摘 要:本文从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出发,根据农业昆虫学课程的特点进行了教改。在讲授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整体上进行整合,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将综合性实验运用到该门课程实验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田间观察、识别及判断能力,实践表明,教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出适合垦区大农业的高素质的植保科技人才提供了可靠保障。

关键词:农业昆虫学 教学改革 实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是高素质人才。所谓高素质人才,不但要具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又要基础知识扎实、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换。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以适应新世纪、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在其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适应21世纪的农业人才成了大众及其关注的问题,也是许多农业院校正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如何结合学科和课程特点搞好教学工作,使教学趋于科学、完美,则是每一位高校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1-3]。

农业昆虫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防治技术,保护农作物获得丰产丰收的科学,是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在害虫防治方面综合运用的产物,是一个终端性的应用科学,它起源于生产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因此,农业昆虫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农业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和种植结构大不一样,导致农业害虫的种类、发生为害特点存在很大差异。又具有地域性及动态性的特点。本门课程对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工作中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其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素质的培养[4,5]。

关于农业昆虫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也有许多[6,7]。但是农业昆虫学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农业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和种植结构大不一样,导致农业害虫的种类、发生为害特点存在很大差异。为了适应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需要,农业昆虫学课程也要具有区域性特色,因此,有必要对农业昆虫学课程改革进行研究。为此,我们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选用优秀教材

选用优秀教材和优化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教材是连接教与学的工具,是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优秀的教材是教师教好和学生学好的基础。针对农业昆虫学课程体系的特点。我们选用了全国统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农业昆虫学》(北方本),以统编教材知识体系结构为基础,针对黑龙江的地域性特点,同时配套使用自编教材,选择性地对课程讲授内容进行优化配置。

二、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为了保证教学内容优化的科学和合理性,我们在农业昆虫学的教学中进行了探索。我们的做法是,在开课前组织课程组教师集体讨论,根据学科出现的新动态,每位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集集体智慧于一体,正式确立该课程教学大纲,期终进行总结,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下届课程的开设做好补充完善工作。例如在农业昆虫学的教学中通过集体讨论确定地下害虫、水稻害虫、杂粮害虫、大豆害虫、蔬菜害虫、果树害虫、储粮害虫是讲授重点。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针对本门课的特点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做到在明确重点和难点的同时,及时丰富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区域性特色等。

1.教学内容的补充与调整

农业昆虫学内容庞杂,包括害虫的为害特点、害虫形态识别、生活史及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预测预报和防治等方面。为了使教学内容能反映出本学科的现代科技成果和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我们在教学内容上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重点放在形态识别和防治上,力求将这两部分内容讲细讲透。

2.突出区域性特色

由于区域不同,各地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差别也很大,加之季节、年份、作物布局、气候条件的差异,各地的害虫种类和发生规律都有所不同。例如水稻害虫在黑龙江寒地稻区和其他稻区的发生情况就有很大差别,黑龙江发生的主要种类为水稻负泥虫和水稻潜叶蝇,玉米螟在黑龙江和南方发生情况也不一样。因此,我们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对讲授对象所需的材料进行收集整理,使教学内容充分反映出特定地区的特色。这样,学生就能够结合本地害虫发生情况,很容易掌握学习的重点。

3.及时掌握和补充害虫变化的新动态

由于自然条件的不断变化,各种新的害虫会不断出现。如稻螟蛉、稻鳃蚯蚓等,都是近些年来黑龙江水稻田新发生的害虫;美洲斑潜蝇等检疫性害虫的扩散蔓延到黑龙江也是生产上的新情况。这些情况和问题教材上没有记载或记载不详,及时将这些资料搜集与整理,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对学生掌握新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应具有时效性

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的更新速度是极快的。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提倡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许多农药是新的低毒农药或生物农药,而且有些品种更新换代很快。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把害虫防治的实际水平及最新研究成果如实反映出来,及时更新讲课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害虫防治新动态。

三、改进教学方法

农业昆虫学内容庞杂,每个害虫的为害、形态特征、生活史习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是非常容易混淆和难以记忆的,也是最令学生感到头痛的内容。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组织教学时,灵活采用课堂启发、提问或课外作业等方式,讲授中先从我们身边的实物入手,再逐步展开、归纳总结。如在讲到害虫名称时,我们把种的名称同它的形态、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联系起来,如水稻负泥虫的名称又叫背粪虫,原因是肛门开口于体背,排泄的粪便堆积于体背,以此特点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然后再讲其他特征,这样,就把枯燥的内容变得吸引人了;当讲到害虫防治时,先介绍害虫的习性,使学生首先联想到根据习性如何进行防治。这样的讲授方法,就把枯燥单调的内容,变成了生动有趣的讲授,从而唤起了学生听讲的极大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引入了讨论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我们组织1~2次开放式讨论教学活动。做法是由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及当前生产中的问题拟出题目,例如在讲到害虫生物防治的章节时,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授传统生物防治技术,学生的课后作业为“害虫生物防治新技术”,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当前生产实践,写出总结报告,然后全班集中开展课堂讨论与交流,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最后教师作出总结。这种方式的教学活动,气氛活跃、融洽,有助于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综述文献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与交流,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牢固。

在教学方式上,推行了“趣味”教学法。将趣味昆虫知识与课堂讲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讲授和学习的效果。同时强调互动式教学,注意启发式、辩论式、探究式等方法的综合应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表不同观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总之,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四、教学手段的改革

农业昆虫学课程是以形态、危害症状直观教学为主的一门课程,所使用的教学手段直接影响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我们制作了质量较高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利用这一现代教学手段的声音、图像、色彩和动画效果真实表现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危害和各种习性,课件精美、图像清晰、图文并茂,内容直观、具体、生动,吸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譬如我们在多媒体课件中使用了动画效果来表现昆虫的取食及危害等过程,使得学生就在课堂上就观察到了平时难得见到的昆虫的这些有趣的生命活动现象。同时我们还利用课间放映很多非常有趣的昆虫小知识,各种各样的千姿百态的昆虫,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坚持实践环节不断线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设计除了考虑让学生通过直接验证、巩固和充实所学内容外,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本课程的特点是课堂讲授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构建与理论教学协调一致的实践教学体系非常必要。

农业昆虫学实践教学包括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实验课,二是教学实习。

实验课主要是验证和补充所学内容;但因许多实验材料虫体较小、标本由于浸泡褪色失真和初学者不具备较高的实验技术,许多实验内容学生有时观察不到(危害症状等);由于课堂讲授与实践脱节,学生往往感觉农业昆虫学课单调乏味,失去学习兴趣;最后,往往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达不到对课程学得透、用得活、掌握牢的理想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开设综合性实验。通过综合性实验课的开设,增加了昆虫标本采集、标本制作及田间症状识别等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集一定数目的昆虫标本,然后集中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识别所采的昆虫。实践证明,学生掌握知识牢固,识别昆虫的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的能力得以提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步安排农业昆虫学田间教学实习,田间教学实践课包括诱蛾器的设置及管理、黑光灯的设置及管理、不同农作物不同生育期田间虫害的观察及防治等内容;田间教学实习分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0.5周,主要进行农业害虫的田间采集及识别。通过实习强化了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对农业生产实践中植物保护技术的感性认识,培养与现行农业生产配套的植保技术实际运用和操作能力,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践表明,农业昆虫学教学实习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之间脱节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有明显提高和加强。

六、考核方法的改革

为了让成绩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采用了综合考核评定成绩的办法。即考查学生识别昆虫的能力、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情况、完成实验的情况以及完成作业的情况,成绩则由相应的4部分组成,分别占10%、60%、20%、10%。考查学生识别昆虫的能力是通过逐个考查学生在所给的昆虫标本中随机地辨认一定数量的昆虫,根据识别情况记载成绩;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采用闭卷的方式;考查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是根据的实验报告和实验课的表现;考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是根据文献综述报告的规范化程度和质量。

七、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基础教学、注重课程间融合、强化实践教学、促进创新性培养、改进教学手段及方法、完善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但是没有任何哪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无论是常规教学方法还是现代化教学手段,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不能一成不变。这就意味着,教学中既要继续用好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它的魅力;又要不断更新及完善教学方法及手段,体现出本门课程的时效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创新思维时刻融入教学之中,并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具有创新意识及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索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火英,曹林奎,张农.通才教育—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J].教育探索,2003,(12): 39-41.

[2]张宝文.面向21世纪,突出学校特色,努力提高办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1998,(2):25-28.

[3]苏群,车承军,董莉.新世纪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交通高教研究, 2000,(04):27-29.

[4]樊东,赵奎军,张伟.新世纪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2,(3):41-44.

[5]杨群芳,李庆.在昆虫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初探[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第22卷(增刊):73-75.

[6]尹健.提高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1997,(2):52-53.

[7]陈静,张建萍,王洪跃.农业昆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09,8(02):93-94.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改革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