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解析

2009-06-19 05:53侯凤梅顾庆龙殷红花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高教 2009年9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高职教育

侯凤梅 顾庆龙 殷红花

摘 要:人类正步入一个以信息快速增长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极其重要的因素。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培养大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任。为了迎接社会信息化的挑战,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必须具备更好的信息素养。本文简要分析了社会信息化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做了较为详细的解析。

关键词:信息化社会 高职教育 教育信息化 高职院校教师 信息素养

一、信息化社会的高职教育

在过去的20年中,社会学家经常用“信息化社会”来描述21世纪的形态特征,信息化社会也称信息社会,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支柱,以信息价值的生产为中心,以信息产品为标志的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经济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以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是社会信息化的动力源泉。特别是当今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等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信息传递更加方便、快捷,也改变着人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这一切对现代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最为直接的当属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或进一步简称为“高职”。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办学思想日益明确,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健康、和谐、快速发展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主流。在进入以信息快速增长为特征的信息时代,高职教育更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大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任,经过良好训练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掌握了实用技能,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社会所急需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了迎接社会信息化的挑战,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培养学生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迎接社会信息化的挑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所教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更好的信息素养。

二、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教育信息化是世界各国大力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对传统教育的影响是全面的,也是革命性的,它使得信息化教育具有不同于以往教育的鲜明特点,即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和管理自动化等[1]。教师信息素养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提出的一种新的素质和要求。因此,教师信息素养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素养内涵以外,还具有直接指向教育教学实践的职业独特性特征。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含义是:教师在先进的信息教育理念指导下,具备必要的信息伦理道德判断能力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能够有效的检索、评价和最优化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相关的教育教学信息,编辑信息资源,以便对信息环境中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作出设计、应用、评价和管理,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的目的,从而有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综合教学能力。它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一般各学科教师都应具备的一种素养。

为了方便理解与描述,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教育理念、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相互作用所组成一个系统的结构体系,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1.信息教育观念

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在《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教育观念的变革》中指出,教育观念的变革是根本的变革,世界各国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进程中均将教育观念的变革作为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2]。笔者认为信息环境对教师教育观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师生角色定位。观念更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关系的重新认识。传统上,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即教师为主体,而忘了“教是为了学”之根本目的。而要使学生能发挥主体精神,成为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者,就必须把学生也要看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促进者、研究者和学习者)、学生是主体(知识的积极建构者)的“双主”的角色关系。由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几何”教室,师生交流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方式,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围墙”教育。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间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性活动。如网上虚拟教室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异地模拟课堂教学的虚拟学习环境。

(2)适应信息环境的课程观与教学观。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功能、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弊端:课程功能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课程设置以本学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整合;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性,知识陈旧,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等。要改变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必须转变课程观与教学观,摆正和重建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视课程为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和动态的课程,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不断生成的;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与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高等教育在课程改革上,不仅仅要重视“文本课程”(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的建设,而且更要重视“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体验到、感受到的课程)的建设;不仅要重视隐性课程,而且要重视显性课程的建设;不仅要重视必修课程,而且要重视选修课程建设。高等学校教师要树立新课程观和教学观,努力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先进的教育手段武装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3]。

2.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在大脑中对信息事物捕捉、分析、判断及对事物认识的能力,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教师的信息意识就是指,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信息技术教育的领航者,教师应具有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自觉地树立现代教育的信息观,自觉地将各种信息工其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并善于将教材上的知识与网络上相关的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如调用合适的教学软件、学习优秀教师的教案、查阅教学资料等。同时,信息意识还包括随着知识交替速度的加快,教师应具有的危机感,不断充实自己,善于将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

高职院校教师应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发展对于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意义,积极主动地大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问题,并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整个教师信息素质的基础内容,是教师信息素质培养的最基本部分。在信息能力方面,除了包括一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整合能力、信息运用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创造信息能力、利用信息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开发团队合作能力。高职院校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必须面向实际应用,概括的说信息能力包括基本信息能力和专业信息能力两方面的内容。

(1)基本信息能力。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信息素养要求,也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基础,包括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应在了解信息系统的特点、功能和局限性,了解信息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和所需求的工作环境的基础上,熟练使用教师常用的教学工具软件(如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统计和电子表格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绘图软件、幻灯演示软件等),熟悉电子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控制和利用电子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教学环境下教学的全部过程。

(2)专业信息能力。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学校教师,仅仅具备使用他人提供的信息软件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创造性的教学工作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比如编写教学课件、开发教学工具等等。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们现在所使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是一些信息技术企业提供的产品。使用这种资源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开发周期长、修改升级麻烦等。另外,这些产品一般都是标准化、规范化的东西,而教师的教学通常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而且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使用这些通用的产品虽然方便省事,但教师的教学特点和灵感发挥不出来,效果往往不理想。如果教师能够自己开发出一些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能够满足教学多样化的要求,而且还能够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4.信息伦理道德

教育以德为先。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使教育、教学系统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与传统道德相悖的弊端,如侵犯知识产权、侵犯个人隐私权、网络黑客等现象。信息伦理道德是在信息领域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它是信息化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之一。

高职院校教师应有合理获取和使用信息的科学的态度、伦理道德、社会责任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素养。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教师,应当了解保障信息安全、防范计算机病毒和抵制计算机犯罪的常识,并遵循应用信息的伦理道德规范,为学生树立信息伦理道德的典范,同时能够解决和处理学生所面临的信息伦理道德问题,关注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发展,促进其健康地发展。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即每项科学技术成果都具有两面性,人们应全面对其进行研究,正确分析其正面效应及负面影响,确保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避免其负面影响。

三、结束语

教师信息素养是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提出的一种新的素质和要求,因此它是对教师职业素质内容的丰富和补充,它和教师的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和共事能力、反省与计划能力一起构成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新的教师职业素质的内容[4]。在课程的改革和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情况下,完整的教师信息素养将作为贯穿于教师教学、科研、终身发展的基本素养之一,将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及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2]裴娣娜.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教育观念的变革[M].北京: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7

[3]袁华.论高等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DB/OL].http://www.sgu.edu.cn/uinfo/yth/7.doc,2006-12-5.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高职教育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