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的实施

2009-07-01 02:42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溶解度物质概念

陈 悦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本文就自主-探究的理论依据,在概念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自主—探究学习以及实施自主-探究学习后的一些思考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自主探究(probe into independently) 合作(cooperate)

教育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的自己去发现要学习的材料(主动学习的原则)。而“自主—探究学习”就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思维时间)空(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从中掌握探究能力,形成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科学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个性自主全面发展,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基本概念是为学生理解命题,掌握规律,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基础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基本概念是思维内容的基本单位,又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要素,使学生准确掌握基本概念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任何一个概念、原理、定律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如果我们运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学生就能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过程中,就能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对基本概念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避免了过去教学下的死记硬背,囫囵吞枣。那么在概念课的教学中,如何实施“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呢?本文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总结、归纳如下:

一、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探究学习强调参与和过程:探究学习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把学生视为“小科学家”,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索活动去发现科学结论,而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这些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更容易被应用到实践当中。笔者在引入溶解度概念前,先设计并进行一组学生实验:

通过这组对比实验,使学生对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有一个感性认识,实现了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的转化,帮助学生建立定量研究的基础。并且可以让学生发现两种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不同点,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二、分析推理,自主探究

实验为学生建立了一定的事实经验,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问题的情境,此时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愤悱”心理为学生创建一个平台:针对这组对比实验,提出问题或解释现象,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分析比较,提出了如下一些问题:

1.20mL水中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同不同?

2.20mL水溶解了一定量物质后不再溶解该物质说明了什么?此时溶液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3.加热后的硝酸钾能溶解更多的硝酸钾晶体说明了什么?

4.改变了溶质的质量、温度后,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5.如何比较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大小?

探究学习鼓励创新: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

三、合作内化,概念建模

提出问题的目的是深入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大小呢?必须引入一个概念。如何阐述这一概念呢?采用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入概念、建立概念。采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就是强调平等与合作: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学习的成果是学生合作的结果。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伙伴。因此,探究学习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而不是竞争和对立的过程。

通过讨论、合作,学生认为溶解度的概念中必须包含下列因素:

1.相同的温度、相同质量的水。

2.必须溶解到再也不能溶解为止。

3.一定量水里只能溶解一种溶质。

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完善、组织语言,创建溶解度的概念。通过这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获得溶解度的概念,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更是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逻辑性,而不是把一个概念强加给学生。

四、演绎原理,拓展应用

学生在形成化学概念时,虽然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但由于受知识面的局限,一开始对概念的认识可能不全面,因此为概念的深入理解相当重要。如何才能使学生真正深入理解概念呢?传统的方式是教师教师讲解,并且在讲解过程中,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在教学中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反复强调、反复强化以达到使学生理解、掌握的目的。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则是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来理解概念、掌握概念的内涵。

如:“20℃,NaCl的溶解度为36g”学生认为可描述为“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或“20℃时,100g水里溶解了36g氯化钠就达到饱和状态”。学生甚至改编或自己编制习题的方式以达到演绎概念、理解概念的目的。如:根据“已知20℃,NaCl的溶解度为36g”这一信息,学生编制了这样几个小题:1.由此可知在此溶液中:M质∶M剂∶M液=?2.20℃时的50g水里做多可溶解多少NaCl呢?3.20℃时的100gNaCl饱和溶液中有多少NaCl呢?

实践证明,进行广泛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就会构建新的学习主体,就能坚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就会自然而然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合作意识、主动意识就会明显增强,学生个性特长也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才会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锡中匡村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溶解度物质概念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应用例析
CO2捕集的吸收溶解度计算和过程模拟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