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力点燃幼儿科学兴趣

2009-07-01 02:42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兴趣探究

周 瑾

摘 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以主题活动为背景,再现了主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事例片段,反思了主题活动给幼儿、教师及家长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从家园两方面探讨了幼儿科学兴趣的激发,离不开家园的共同关注,强调了家园合作不仅是给幼儿发展创造良好机会,同时也是教师、家长共同受教育、共同提高的过程。

关键词:幼儿科学 探究 兴趣

随着《纲要》精神的不断深入,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正在逐渐地走进人们心田,越来越多的家庭正在融入到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共育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要模式。

大班主题活动“小小发明家”就是紧贴幼儿兴趣,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的主题活动。生动且富有趣味的实验演示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惊讶与乐趣,诱发了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关注之情以及对科学现象的探究之情。活动也给教师、家长提供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反思我们的活动得以顺利进展,无不得益于我们的家园共同合作与支持。

一、家园抛接球

在“小小发明家”主题活动还未开始前,我们就先把主题活动的目标要求、主要内容以及需要家长协助的事项告知了家长,希望家长们对幼儿园的活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如:请家长尽可能地带孩子参观一些博物馆、科技馆,与孩子聊聊科学家,聊聊生活中一些常用品的更新与改进过程,引起幼儿对事物的关注,丰富幼儿的认知,为活动做好前期经验的准备。

待到活动进行中时,这样的家园联系就更多了,如:涉及到“反弹推动原理”的活动“好玩的脚踏船”,既要幼儿了解“反弹势能现象”同时又要幼儿“运用这个道理,尝试制作一艘能动起来的船”,这些要想在一个集体活动内完成是不可行的。为此,我们请家长利用橡皮筋与塑料片在家与孩子玩一玩,再让孩子带着一定的经验来进行集体的交流与分享,这样就使得这些比较复杂的活动开展了起来。活动前的准备需要家长协助,而活动后的延伸和拓展更离不开家长。如:科学活动“小鸟进笼”,在第一课时,我们就把它作为一般的美工制作活动来进行,只要求幼儿“正反扇面景物的设计一定要有关联哦”最后,幼儿非常有创意,有蜜蜂与花朵、老虎与大山、小朋友和皮球等等,当制作完成后请幼儿玩一玩,“有什么发现吗?”随着幼儿双手的不停转动,“老虎在山里了”“蜜蜂采花了”“小朋友在拍皮球”“鸟儿进笼了”……“怎么会这样呢?是为什么呢?”大家一时哑然,“回家给你的爸爸妈妈也玩一玩,问问他们是为什么。”

诸如此类涉及到主题活动的信息来往几乎每天都有,为了家长能给予更好的协助,我们也尽可能地将信息细化,便于家长能更清楚地与孩子交流。如:请家长准备电池时,不忘附上一句温馨提示:“顺便请您给孩子介绍一点电池知识哦(不同电池极其特征)。”

对幼儿园的请求,家长们都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孩子的变化都印在了家长眼里,每当有一个新发现时,孩子欢喜,家长更是喜上眉梢,还时常地聚在一起交流。这好比是家园间的抛接球,在这一抛一接中,家园的联系更为密切,更为一致,更为有实效。“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二、亲子共探究

刚开始时,大部分的家长都是跟着幼儿园走,跟着孩子走,全然是为了完成幼儿园的任务。渐渐地,被孩子感染,家长变成了主动的关注。当孩子兴奋地告诉家长“电灯的发明”时,见孩子有理有据地说着,家长也不得不佩服起孩子来,“哦,在爱迪生之前就已经有了许多的实验了,你还知道得真多,谢谢你告诉妈妈。”

家园抛接球让家长对我们的活动有了兴趣,有家长好奇地问:“你们还进行这些活动呀?”像“小鸟进笼”就有许多家长不知其所以然,对孩子的问题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出个“为什么”来,在孩子的追问下,只得和孩子一起找资料、找答案,就在这找的过程中,家长、幼儿始终饶有兴趣,弄明白了的家长们还认真地用文字写下来,让孩子带到幼儿园呢。

可见,亲子共探究获益的不只是孩子,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明白了许多,不由感慨道:“有些东西看似一般,可真的要讲明白,还真的说不上来,更别说要解释给孩子了。”“要不是为孩子,恐怕我还真的不会去想这些问题。”

当来园接孩子的爸爸看到正在区域中摆弄电池、电珠的儿子时,就静静地在旁观看,“咦,怎么这样就不亮?这样就亮了呢?”孩子反复地试着手中的电线,试来试去就是一会亮,一会不亮,不由得着急了起来,“不急,回家爸爸跟你一起再试试。”第二天,孩子高兴地来报告:“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许多研究表明,家长积极的态度和鼓励是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主要因素,“家长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孩子不仅关系到孩子的知识习得,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去探索,尽可能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回答他们的问题,千万不要挫伤他们的好奇心。”家长给予孩子正确的态度、适合的引导,是保护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大胆探索的有力支持。

三、家长进教室

因为是高校幼儿园,我们也就拥有了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知家长,其中有一位物理学院的张老师,他不仅擅长演示物理实验,还是个关注孩子的好爸爸,经常带女儿到实验室做实验。适逢我们活动后,孩子似乎比以往更来劲,整天嘴巴里念叨的就是“实验”,一回家就缠着爸爸“做老师的实验”,把幼儿园的东西都汇报给爸爸。第二天到园就急着告诉老师爸爸怎么跟自己玩的,还说了什么等等。借助孩子,我们和张老师的交流多了,经常就活动中的问题请教张老师,一来二去的,张老师对我们进行的主题活动非常清楚,我们也对孩子有这样一位好爸爸流露出了由衷的羡慕。

一次离园前的交流中,张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好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当我们请求是否能给班上孩子做些实验时,张老师爽快地答应要给孩子们玩一次“魔术小实验”,保证让孩子感到神奇。

张老师带来了许多的实验器材,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孩子边聊边做,“把钢针戳进气球,会怎样呢?”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爆炸!”“那我的气球怎么没爆炸呢?”“呀,怎么烧了这么久的鱼还能游呢?”“那么厉害的风怎么没有将乒乓球吹跑,反而还能让球听话地停留在空中呢?……”一连串的问题把孩子的好奇心吊了起来,个个睁着眼睛。在座的家长们也是凝神屏息,在张老师的提问、演示、解释下,神秘现象一个个地被揭晓了,哦,生活中还真有那么多有趣的事呢。最后,张老师还不忘鼓励:“孩子们,只要你们认真学习,大胆尝试,你们也会成为科学家、发明家的。”张老师的实验,让孩子们发现了身边这些普通物品的奇妙之处,实验在孩子们的眼里简直可与“魔术”媲美。因为张老师对孩子的了解,对我们活动的了解,选择了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再加上老师幽默的语言,整个实验过程一直吸引着孩子。

家长老师的实验把科学的神奇与有趣带给了幼儿,在场观看的家长们也感触颇多,活动后,家长纷纷表示“真是太有趣了”“我也是看得一愣一愣的。”“如有需要,我们也愿意担任孩子们的家长老师。”

作为老师的我们,更是获益匪浅。我们最缺乏的就是这类专业知识,需要对幼儿解释一些科学现象或者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活动时,时常会有这样那样的疑惑和为难,家长是我们最好的合作伙伴,我们非常需要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家长来协助我们开展教学,得到家长的指点和帮助,是教师组织开展活动的最便捷有效的方法。

四、结语

一系列的活动满足了幼儿的探究欲望,从中获得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好奇之心。“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是学前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科学无处不在,主题活动就好比为幼儿推开了一扇了解周围生活、探究周围事物的神奇之窗,在幼儿心中播下了一颗神奇种子。古罗马教育家普鲁斯塔克曾指出儿童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儿童科学教育正是点燃心灵火种的重要导火索。

活动也给老师、家长带来了新思考,“家园合作对于家长和教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过程。家园合作给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学习机会,能够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好子女的信心,获得教育的经验。对教师而言,在与家长的合作过程中也可以帮助自己不断改进和修正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要想对孩子更全面、更科学地引导,离不开家园的密切配合,只有家园合力,才能真正地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活动虽暂告段落,可是引导幼儿关注生活,探究生活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希望这颗刚植入的小种子,能继续得到我们家园更多的关注与呵护,相信有朝一日,这些小小种子定会串出小芽,长出绿叶,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春燕.儿童需要什么样的科学.对我国儿童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09(5)

附活动照片一张

作者单位:沧浪区苏州大学幼儿园

猜你喜欢
兴趣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推”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