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班级:理论内涵与构建策略

2009-07-31 01:01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习型愿景

饶 红 王 莉

一、学习型班级的涵义与特征

学习型班级是崇尚学习、深蕴文化的班级,是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的班级,是共同学习、情感沟通的班级,是自我改变、共同成长的班级。通过构建学习型班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和情感交流,学会分享学习心得和学习资源,促进彼此互动成长和共同发展,同时使班级形成共同愿景,使学习成为班集体的生活方式和情感需要。

学习型班级具有如下特征:学习型班级是一个不断进行知识积累的团体,集体的智慧具有无法估量的力量;学习型班级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是学生适应缤纷复杂的社会的必需品;学习型班级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知识的重新创造,也是为了自我的重新创造;学习型班级采取自主管理的模式,它使班级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检测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的组织;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成长或提升创新能力的空间;同学们把彼此当作学习伙伴,无论成绩高低,相互都可以自由地交流,彼此相互尊重和信任;形成一个班级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愿景;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班级理论和方法的核心。

二、构建学习型班级的基础理论

一是终身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的思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社会,如孔子的“修身以达君子之境”,柏拉图的“学园”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逍遥学派”。终身教育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后来英文文献中首次出现了“终身教育”一词。法国教育学家朗格朗在“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的构想。继而朗格朗出版了《终身教育导论》一书,他认为“终身教育代表着这样一种努力,以个人不再与自己发生冲突的方式使那些训练的不同阶段协调起来”。随后,终身教育理论及其相关研究蓬勃发展。戴维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者集团为了自身生活的向上,而通过每个人的一生可以达到的人情的、社会实践的、职业的、发达的过程。另一个教育学家柯伯勒则从时间、形态、结果、实施四个层面探讨终身教育理念,并由此提出了终身教育的三原则:学习是终身的历程;学习在各种情境中发生;终身教育的实现是由个人来完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著名的调查报告《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标志着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得以正式认可。并随后出版了《学会生存》,进一步论证了终身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此后许多国家陆续颁布了类似美国《终身教育法》的法律法规。近年来,终身教育理论首先在我国教育学界兴起,发展完善于企业界。进而波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开始在国内盛行。

二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它与组织学习概念相关联,从企业界开始兴起,来自企业界应对知识经济、提高效率以及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关注。“组织学习”的概念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主要是具有共同思维模式的个体行为的集合结果。组织学习有利于提高组织的竞争力。提出和推展组织学习的代表学者有阿杰斯、肖恩、雷森、圣吉等。圣吉的《第五项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的出版对学习型组织的推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圣吉认为:“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性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学习,个体价值得到实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其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具体内容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事实上,不同的学者对什么是学习型组织、这种学习是整体学习还是个体学习是有着不同看法的,如柏克、柯森和尤信、列托斯、雷丁、马修斯等。此外,我国学者也对学习型组织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如周德孚等在对国外学习型组织实践及我国学习型组织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对学习型组织进行了详细全面的介绍。

三、构建学习型班级的时代因素

首先,构建学习型班级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改革的要求。中国目前正处于内部现代化和外部全球化双重浪潮的冲击和挑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自此全国兴起了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班级的热潮。学校作为一个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教育人、培养人的专门场所,在我国实现民族复兴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仅需要发挥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的作用,而且理应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排头兵,用自己的理念去实施影响,引导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因此,创建学习型班级,培养学习型人才,创建学习型学校就成为体现和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创建学习型班级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之一,也是建设学习型学校的关键。

其次,构建学习型班级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讲到:“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一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学习型班级最重要的一个观念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学习型班级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它不仅注重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学习型班级的建设,包括学习理念的确立、学习制度的健全、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双重人格的克服等内容,要求面向个人的终身学习和教育,始终保持竞争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在一个重视学习与个人能力价值的班级中,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会相互承认并欣赏彼此的价值和能力。学习型班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

最后,构建学习型班级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在传统的学校班级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学习障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动力,甚至厌学;没有明确的个人愿景,学习不努力,精神不振作;缺乏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差,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班级能够有效地提高班级的管理和教育效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每一位学生培养自信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良好的习惯,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成为一个有活力、能合作的学习团体。班级及其成员能学会友爱、学会思考、学会超越,寻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以此推动班级的和谐、持续和全面发展。

四、学习型班级的构建策略

首先,鼓励学生自我超越,激发学生主动性成长。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班级生命力的源泉。自我超越以磨练个人才能为基础,以精神的成长为发展方向,其意义在于以创造的精神来面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并在此创造的基础上,将自己融人整个班集体中。学习型班级应该让班级成员自行设计适合自己的个人成长计划,然后再具体实施。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增强自我超越的班级氛围,鼓励个体积极地向我超越,培养终身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因此,自我超越依靠的是个体

内心的价值激励。教师对学生个体自我超越的鼓励最终目的应该是学生个体的自我激励和发展。

其次,建立班级共同愿景,明确班级整体的奋斗目标。学习型班级的共同愿景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的目标愿望、企盼和景象,是根植于学生心中巨大的感召力。共同愿景是班级的努力方向、发展目标和学生个体的价值观、使命感、奋斗目标相互交融的结果。它使全体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努力方向,并引导学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同心协力。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中心任务来建立班级的共同愿景,也可以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人愿景合理地进行整合规划,从而建立共同愿景,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共同愿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以把具体愿景分解成若干阶段性的子目标,并予以量化来保证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要求教师要善于聆听、深入学生周围,听取其心声和发展方向,进而建立起一种共同的愿望和目标,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意愿”,激发学生为之认真付出、激情投入,使班级蕴育“无限的创造力”和“强大的驱动力”。

再次,形成团队学习机制,形成学习共同体。团队学习主要指团队内部的协调、内部的讨论和内部的研究,以达到班级内部的知识扩散和共同愿景的建立。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团队学习比个人学习更能强化学习动机,更能激发学习兴趣。组织成员相互影响,使其对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通过以反思和探询为基础的深度汇谈和日常学习讨论,不断突破习惯性防卫。鼓励班级每个成员说出心中真正的想法,以发现远比个人更深入的见解,揭露思维的不一致性,发掘出原先不曾注意的学习潜力.为班级汇集更多的意义和设想,从而创造彼此间深深的信任、互相支持的和谐气氛,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和学习共同体。

最后,学会系统思考,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策略。在建设学习型班级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系统思考并不断重新调整班级管理的各项行动,在采取每一项步骤的时候,应考虑到与其他步骤的关联性。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班级的阶段性任务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师要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共同目标,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由于每个班级的特点都不一样,教师应该结合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灵活多样的班级管理策略,营造有利于师生创新与发展的学习型班级。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学习型愿景
冬日的愿景(组章)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