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生活化教学探析

2009-07-31 01:01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美育生活化美术

罗 蓉

生活化教学是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美术生活化教学是将“美本身”还原为“生活本身”的教学,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教学。它淡化学科中心,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以美育美,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

一、体验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美

在生活化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个体体验、实践结合起来,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美。

“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因此,尽量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了解五彩缤纷的世界,扩展他们的视野,在接受自然美熏陶的同时,使之为创造艺术美打下基础。自然界的任何事物,如一片叶子、一块石子、一个器皿等,通过联想能变幻出很多东西。生活中会有许多使人难以忘怀的事。如上学路上、课间、放风筝、春游等,这些生活片断都可以用画笔把它描绘下来,用画笔叙述一种动物、一次游戏、一个生活片断。让学生通过想象“回忆生活”点滴来描绘画面,创作理想中的家园,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活处处是美,能回忆、体验生活中的美就能感受作品的美。通过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引导学生回忆、体验最终进入美的欣赏,既习得解读作品的方法,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美,从而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美,为美的创造打下基础。在美术教学中,应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应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将美术教学回归生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模拟生活.让学生解读生活美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明确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阶段引导学生学会美术理论,让美术理论成为解读生活的手段。具体到教学中,就是在观念上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发展;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生活经验的研究,紧紧围绕学生发展的目标,通过美术理论来解读学生的生活;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理论解读自己的生活,让学生进行愉悦性、创造性的学习,以达到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的要求。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关键是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绘画兴趣。因为美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美的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美即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美、创造美。当课程涉及“乡土艺术活动了解”、“乡土造型艺术”、“乡土表演艺术”和“乡土艺术展览”等具体的实践活动,教师应挖掘乡土艺术中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民俗活动中有扭秧歌、舞龙、舞狮子等表演,拍照、录像收集素材刻不容缓,这是美术教师做课件收集的一手材料。课堂上让学生将这些活动场景进行模拟,有的运用于绘画,有的运用于布贴,有的运用于版画,表达自身的观后感受及认识,培养了实践创作能力。了解民俗风情这些乡土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让学生用心灵去体会母体文化的民族特性,使学生了解美术学科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灵活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创作活动,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模拟生活,引导学生用美育理论解读生活.内化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的体验。

三、走出教室。让学生创造生活美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氛围的创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广阔空间,充分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创造中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用美育理论解读生活,创造生活,用美术的方式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走出“美术课堂”,即美术教学走出教室,利用和开发美术校本资源,探索开放式美术教学。一方面,积极开发和利用校本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本校、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有效地解决“只有共性、缺乏个性”的课程体系所造成的“千校一面”的现象,开发出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通过组织室外写生、现场人物访谈、实地参观活动、举办专题讲座等多样化教学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将美术教学的各种环境元素有机地结合,努力形成一种特殊的“场”效应,为美术教学增添活力,优化美术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依托校园环境资源,创设展示才艺的平台。通过策划美术实践活动,开辟美术文化宣传阵地,创建班级美术文化等途径,创设展示美术才艺和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注重对乡土教材教学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挖掘和利用,针对本地方特色开展美术教学,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橡皮泥、米粉或泥土等)进行捏贴、拼贴、雕刻、拼摆、镶嵌,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这些别具一格的物产资源,并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应用生活进行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创新能力。美术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它在创造性教学上要比其他学科有更大的优势和自身的特点。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美术课堂成为一个艺术化、个性化、开放性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鉴赏艺术作品的环境,给学生一个直接感受、交流、创作艺术的空间。

四、浓缩生活,让学生发掘人性美

美育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进入一种超越自我之见、超越功名利害的境界,获得终极幸福。美育也是情感教育,能陶冶人的感情,使人的情感转弱为强、转薄为厚,给人的高尚行为以推动力。美育具有普遍性和超脱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生活化的体验解读美术文本,以美育理论解读生活。课堂教学要通过引导净化学生思想,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以提升学生的人性美。

要学会另一种鉴赏方式,不是从色彩、线条、气韵等形式角度去鉴赏,也不是单纯地赞扬,而是通过细节的比较和联想,触及到更深层的历史痕迹和文化底蕴。内在美是支撑外在美的根本。《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都明确指出了美术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生活化”要求。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生活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是由人的活动所展开的世界,人是活动的主体,只有在活动中理解生活,逐步淡化知识的教化,才能主动地融人生活情境中并学会生活。

浓缩生活形式设计活动,这是开展生活化美术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首先,活动内容要体现生活性,是生活形式的浓缩;其次,活动形式要有新意,能激发学生全面参与;第三,活动要有意义,不哗众取宠,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收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参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把生活引入美术课堂教学,把美术引人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就在身边,美术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经验积累的过程,就是一种“经历”和“体验”,美术教学就会像我们生活一样丰富、鲜艳,学生的绘画就不是苦思冥想的,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因而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美术的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美育生活化美术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