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言语行为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2009-07-31 01:01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言语交际英语教学

贾 萍

随着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确立,语言就被作为师生之间交流的工具。教师的语言及语言运用能力多年来已成为众多学者所瞩目的焦点。如果教师想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他的语言就应该做到逻辑性、系统性、正确性、激励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着组织者、管理者、传授者、研究者等等角色,教师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大指出:信息的冲击力1=7%言辞+38%声音+55%面部表情。也就是说,在人的信息交流过程中超过90%的信息量是由非言语行为来进行的。信息传播主要依靠非言语行为。因此,对非言语行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作用的研究就成为必要。

一、非言语行为的意义与功能

非言语行为(nonverbal behavior)在语言教学中是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因素。它是指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对于信息发出和接收者都具有潜在信息或意义的刺激。非言语行为包括身势行为、手势行为、目光语行为、沉默语行为、声音、语调、音量、绘画、图像、衣着打扮和实物标志等等。这些非言语行为都可以用来交流信息,传达思想,表达感情、态度等。在学校环境中,用于教学的非言语行为可以从许多方面对教学起到特殊的辅助作用。根据Cooper的观点,非言语行为包括:1.师生的行为表现;2.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要求;3.同应和强调;4.态度与感情;5.对学生对话的引导和控制;6.课堂控制。据此,非言语行为在英语教学中可被利用的东西也不少,它们既能帮助教师传情达意,又可帮助教师减少课堂赘言,简化讲解,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练习。非言语行为的直观性和表演性可以激活学生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交流的动态过程中相互传递、接收信息,相互沟通,双向活动。此外,非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教学相辅相成,还可以起着强化语言教学的作用。

二、英语课堂中非言语行为的分类

吴德芳把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分成两大类:一是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二是学生的非言语行为。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从空间位置上来看,在课堂上,教师应适当位移,一来辅助课堂讲授,二来可改变刺激的单调性,以免学生产生疲劳。从体态上来看,眼神、面部表情、动作姿态等是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中变化最多,传递信息量最大的一类。从服饰上看,一般来说,教师在选择服饰时,除了考虑个人的审美情趣外,还必须接受社会文化规范以及教师的职业要求的制约,以整洁、朴素、大方为基本原则。否则就会喧宾夺主,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对教师衣着的品头论足上去。

学生的非言语行为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中通过眼神、面部表情以及手势等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各种反应。在中国,由于长期受师道尊严传统的影响,面对课堂教学中威严的教师,大多数学生会不自觉地用非言语行为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特别是当他们认为自己的真实反映与意愿相悖时。

三、语言交际与非言语行为

语言交际产生听觉效果,非言语行为产生视觉和更多的感觉效果。非言语行为比语言交际更具有潜意识性,更能连续不断地表达思想,语言交际在谈话停止时,交流便也随之结束了。在许多情况下,非言语行为产生的效果比语言交际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语言交际只传递交际的内容和思想,非言语行为能够展现交际模式和体现交际双方的关系。也许从对方非言语行为中获得信息更能体现对方的真正的性格、态度和感觉。我们许多人都感觉非言语行为是自然的、即兴的、真诚的,而语言行为是可操纵的、可欺骗的。举例来说,即使我们并不了解对方陈述是否真实,我们也可以从他的非言语行为中判断出真伪,因为非言语行为无声地说出了事实。语言交际和非言语行为之间的差异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看出:(1)非结构和结构性的差异:非言语行为无特定原则制约,随情而变;而语言交际必须遵守约定俗成的惯常用法。(2)非言语的和语言的差异:非言语行为无语言符号,而语言交际有语言符号。(3)持续不断的和间断的差异:非言语行为在交际的过程中持续不断地传递信息,而语言交际有时间限制,谈话结束.交际也便结束。(4)天生的和习得而来的差异:非言语行为依靠天生的本能,而语言交际依靠后天习得。除了上面的功能之外,也有一些学者对非言语行为的功能作了阐述:非言语行为可以重复、相悖、补充或强调语言交际。当然,尽管非言语行为具有以上的独特功能,并在交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没有语言交际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和语言交际中大量的文字相比,非言语行为的某些形式是有一定的局限的。所以语言交际和非言语行为共存才能更好地完成交际过程。

四、英语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恰当、合理地运用非言语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1增进师生之间信息的交流

非言语行为在英语教学中有传递信息的作用。通常在课堂上,教师从学生的面部表情上就能看出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的各种表情能够及时地给教师传递他们的信息:睁大眼睛可以表示惊讶与好奇;睡眼朦胧则可以表示困倦或厌倦等。课堂气氛活跃说明了大多数学生都感兴趣或能理解教师的讲解,而课堂气氛沉闷则说明学生不感兴趣或不明白教师的讲解。就英语课堂而言,细心的教师能够通过察言观色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对于新老师来说,非言语行为的信息提供作用就更不能忽视了。另外,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愉快的目光接触是师生问表达非言语交流的重要方面。教师要自然地看着学生的眼睛以表示对学生的关心。对于差生可以通过目光交流来鼓励他们,点头示意和微笑的面孔都能给他们传递无声的鼓励。

2增强语言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中除了身体行为语言外,为了让课堂教学体现出独有的特色,教师也要学会适当地使用一些图画语、空间语等非言语行为来配合言语教学并补充语言教学效果。图画语就是用图画表达信息的符号。在教学中,简笔画是图画语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可以起到语言文字所无法替代的、一目了然的作用。比如在讲解某些单词时。如果教师在讲解之前在黑板上画一副或挂一副相应的图画,让学生先了解单词与实物之间的关系,再进行讲解,领读,这样学生就能很自然地把单词与实物联系起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使学生轻松地学到了英语单词,会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消除障碍,树立信心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控制是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英语学习中,由于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语言的敏感度、语言学习能力各有差异,有的表现出母语干扰大,“负迁移”现象突出,因而情感障碍也会较多,容易对学习产生焦虑和自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恰当的非言语行为来消除学生的情感障碍,通过亲切微笑的表情,关注、感兴趣和鼓励的目光,得体的举止,幽默的风格,恰当的距离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不断树立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五、非言语行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言语行为具有的特殊的交际功能决定了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充分应用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除了传授语言知识外,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内涵。如果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再配以相应的体态语言,那么在交际中的效果就更加完美了。即便外语说得不太流利的学生,如果能配以适当的体态语言,也可以弥补口语的不足,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可见非言语行为知识的掌握,能有效地培养和增强学生与外国人交流的信心和能力。要想学到地道的外语以及与其配套的体态语言,最理想的办法当然是到外语国家去。但由于条件有限。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渠道是不现实的。在目前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聘请外教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办法。学生可以通过听外教的课、与外教交谈或进行其他活动。学到一些体态语言。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现代科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的一些手段。比如,视听教学中的大量影视材料都是来自国外的原版影视片,是最为理想的、声情并茂的教材。学生在学习这些教材的过程中。不仅能听到地道的外语,而且还能观察影片中人物说话时的神情举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学到地道的外语以及相应的体态语言,并最终提高他们在跨文化中的交际能力。

非言语行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理解非言语行为的交际功能具有教育上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因为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及交际能力。非言语行为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个性、对学生的期待值和姿势、面部表情等对于学生语言习得及交际能力的培养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它直接有助于英语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言语交际英语教学
情景交际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关于冬天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