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究

2009-07-31 01:01张连亮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英语教学教学策略

张连亮

应试教育下的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一种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内容的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应试教育下的英语学习,也基本上是一种接受性学习,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记书本知识,重知识轻能力。重答案轻思考,重结果轻过程,严重违背了英语学习的实践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也限制了教师的创造力的发挥,是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陷入高耗低效泥淖不能自拔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价值追求的课程改革,呼唤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大胆尝试新的教学策略,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训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兴趣和自主力,培养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认识、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拓展知识视野,优化知识结构,促进他们成长。

一、理论依据

语言教学是旨在激发语言学习的活动,语言学习是为了培养语言能力。那么,怎样进行语言教学才能有效地激发语言学习进而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呢?要得到这一问题的答案,就必须首先知道如何学习语言最有效。这就涉及到语言学习策略的问题。

在语言习得理论中.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技能中,促进学习而使用的具体行为步骤或技巧。语言学习策略具体涵盖以下内容:元认知策略(如注意力集中、有意识地寻找练习机会、制定学习计划、自我评价学习的进步以及监控错误等);情感策略(如减低焦虑、自我鼓励等);社会策略(如质疑与目标语、本族语者的接触和文化意识等);记忆策略(如归类和意象等);一般认知策略(如推理、分析、概括和操练等);补偿策略(如根据上下文猜测意义以及迂回表达等)。

语言学家研究表明,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具有以下共同点:乐于并善于猜测;具有较强的交际欲望并从交际中学知识;不受第二语言知识欠缺所约束,不怕出错;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寻找一切机会与目标语的本族语者接触.进行练习;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语进行监控;不仅关心语法和语言的表面形式,还注意语言形式在社会环境中的意义。他们能够充分利用潜在的、有用的学习环境,或者自己创造学习环境,发展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技巧和策略。

二、教学策略的实施

1建立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其需要达到的语言技能是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作为英语教师,就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和创造性.须从以下几个环节作为切人点。

(1)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教师在学生面前是以一种权威的形象出现的,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这不免拉开了师生问的心理距离。尤其在课堂上,学生担心回答问题出错,更造成了一种心理紧张。要解开这道锁,还得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给予学生以尊重,对课堂提问答不出的同学和答错的同学采用委婉的话语,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不会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其次。要认识到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间无心理距离。可见,温暖而有鼓励性的教学气氛能够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2)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面向全体。不可否认,学生之间在能力和智力方面确实存在差异,如此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集中在同一个课堂中学习.倘若教师对所有学生施以千篇一律的教学,强求他们齐步前进,这是不符合学生的客观需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仔细琢磨学生的个性,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人施教和面向全体相结合。

(3)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对学生而言,即要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满足自我实现。在英语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多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2尝试探究性教学.发展学生主体能力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活动,它要求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统一。作为教师,在课前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和重新组织,以便将教材内容转变成学生最易吸收的知识结构。课堂上,教师要进行系统的讲授,力求做到“精讲”,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明;力求做到“多练”,引导和组织学生反复练习。这样,“精讲多练”就可以促使师生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共振体”。

(1)质疑导读——教师“精讲”体现“主导”。质疑也即在授课时设置一个个的悬念,它不仅仅是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提问,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得授课有顺势而下、层层递解、最后豁然开朗之功效。要提出问题,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组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于学生的问题,学生在寻求答案过程中就能把教师所讲的内容流畅地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①导人新课前质疑.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话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导入新课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开展探究性教学,用质疑法导人新课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是任何形式.关键是要能引出当堂课的新授内容,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②新授课时质疑,拓宽思维。学生上课时面对的是一篇篇有具体含义的对话、课文或是听力材料,这些材料就好比一块块宝地,但初读时学生是很难独立找出其中的“宝藏”所在。因而作为教师就需要把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提炼出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道道紧扣材料的疑点,在授课过程中逐一展示疑点.层层剖析,直至学生豁然开朗,这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高潮。让同学们讨论交流,然后由教师点评,自然就引入了新课的题目。这样,教师在质疑过程中精讲,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激发他们思维的灵感。

③结束新课前质疑,承上启下。它不仅可以巩固反馈当堂课新授的内容.更可以为下堂课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预习新课的热情.为下堂课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2)情景交际——学生“多练”,体现“主体”。如果说“精讲”体现教师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那么“多练”正是学生“主体”作用的集中体现。

①创设情境,开展英语游戏。游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把游戏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引人人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学习欲望。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放松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

②创设情境,角色表演。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进入高中,教师大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更增加了他们的听课难度。笔者认为,开学伊始,要紧抓学生的课文朗读,从领读、齐读到分角色朗读,而且要更多地尝试分角色朗读。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说英语的热情,尽管是分角色表演。但投人的表演会使他们更深刻地领会对话或课文的旨意。

③创设情境.自编对话。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理解和运用。如果说朗读对话、课文是一种信息输入过程,那么创设情境,组织同学运用已学句型、语言自编对话就是一个输出过程。它需要学生把所学信息通过大脑进行加工处理,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编出合情合理的交际对话。

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使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尽可能缩短与本族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差距。不断研究教学策略。用之指导教学实践应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位英语教师应当树立教学策略研究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良好策略,以便把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英语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