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09-07-31 01:01毕荣君刘凤勇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理论教师教学

毕荣君 刘凤勇

合作学习是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合作学习被教育界认为是近几十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变革。合作学习模式不仅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且改变了学生的人生态度。在实施体育教学时,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是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合作学习环境,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由于人们认识的视角不同,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也就不同。总结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合作学习的表述,我们认为无论哪一种合作学习都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小组成员是一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承担个人责任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最终以个体发展和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和奖励依据。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1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关注教育的本质价值。它主张把人培养成为主体,反对把人培养成工具。可以说主体教育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其目的在于运用科学和人文知识促进受教育者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得发展与提高。

2交往动机理论。在教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交往的关系,而不是一部分人改造另一部分人的主体改造客体的关系。教学活动中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和相互尊重,禁止任何有损人格尊严和违反伦理规范的行为。

3动机理论。动机主义者认为:合作性目标结构创设了一种只有通过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因此要达到个人的目标,小组成员必须帮助小组同伴做任何有助于小组成功的事情。而且,必须鼓励小组同伴尽最大努力。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会感到,他们的同学都希望自己学会,希望自己成功,学习成了超越同伴小组的一种活动。

4最近发展区理论。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伙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水平之间的距离。由此可见,最近发展区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之中,同样也体现在与较强同伴的合作之中。

5认知精制理论。美国的莱文将精制定义为:学习中的精制是使人们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做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发。精制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向他人解释材料。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表明,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均能从中受益。诺思里·韦伯研究发现,在合作活动中,受益最大的是那些给他人做详细解释工作的学生。倾听解释的学生比单独学习的学生学得更多。

6奖励结构理论。一方面,奖励结构是指运用何种方式来强化学习行为的结果,另一方面,奖励结构是指人际间奖励的依赖性。斯莱文认为:人际间奖励结构是指同伴的成绩对于个体的重要性。在合作性的奖励结构中,一个学生的成功同时会帮助别人的成功,学生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正性的互赖关系。

7教学工学理论。合作学习的倡导者斯莱文博士认为:“课堂教学工学可以描述为三个要素—任务结构、奖励结构和权威结构的统一体。它们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学校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合作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内在动机及同伴的激励来调控自己的行为,努力进行学习,从而最大程度地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8社会凝聚力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观点认为,合作学习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社会凝聚力为媒介的。学生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是因为他们相互关心并希望彼此都获得成功。该理论观点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突出作为合作小组准备的学习小组的组建活动,以及小组活动过程之中和之后的小组自加工活动或小组自评活动。

三、合作学习的种类

1以“师师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这一类型的合作学习兴起于美国的20111:纪80年代末,以合作授课理论与实践为代表。合作授课理论的代表人物鲍文斯和胡卡德指出:“一个教育者整日守在一间教室里的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21世纪的学校,在世界各国的学校里专业合作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教育范式,而合作授课则是这一运动的先导。”合作授课要求两名或多名教师同时到场,共同承担授课责任,共同处理课堂事务,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教师在课内直接相互帮助与相互支持。

2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这一类型的合作学习以苏联的教育流派“合作的教育学”为代表,其主要代表人物有n·阿莫那什维利、B·沙塔洛夫,他们在《合作教育学》这本书中指出:“需要一种新的教育学,这种教育学与从前的教育学不同,它的特点在于特别注意诱导儿童学习,特别注意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它可以称为合作的教育学。”

3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这一类型的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它构建了以生生互动为基本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活动来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群性的协同发展。

4以“全员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这一类型的合作学习兴起于90年代初,以我国学者提出的“合作教学论”为典型代表。合作教学论认为,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动态因素,都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因而强调所有因素之间的共同互动合作。最大限度发挥人际互动的优势,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四、体育教学中台作学习模式的建构

教学模式总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教学对象和内容而产生或构建的。本文用五个层次来阐述这一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目标呈现定向激趣;小组预习合作讨论;组间交流适时点拨;小组评价反馈补救;巩固成果拓展创新。各个层次的简要分析如下:(1)目标呈现定向激趣:目标呈现定向激趣是指教师做好体育课堂导入,明确本单元学习的目标,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或动机,调动探求知识的欲望。(2)小组预习合作讨论:教师把根据教材内容事先设计好的小组合作任务以作业单的形式布置给各小组,使学生在小组中有目的地预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利用好已获得的相关知识,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3)组际交流适时点拨: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组际交流,促进学生观点与认识的升华.教师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有目的的点拨。(4)小组评价反馈补救:通过前面的组间交流,各组学生都得到了本组及其他组所研究的问题和结论,他们可从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老师要适时做好反馈补救,让学生更好地深化认识、发展认识。(5)巩固成果拓展创新:巩固合作探究的成果,检验合作探究的效果。通过激励与肯定带动学生进入一个求知的新境界,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

五、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从当前所采用的合作学习方式来看,在理解与执行上还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未能很好地使用教材,也未能把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不够;讨论的有效性不高;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的交流与生成不够,学生收获不大。针对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引导,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讲清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如何确定小组长,小组长担当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他们各自承担什么样的个人责任,成员之间如何交流,如何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如何处理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意外问题与突发事件,怎样汇报学习成果等等,指导学生有组织、有秩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第二。不能只重形式,要加强方法的研究,根据教材的特点选用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是所有的教材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新授课应采取什么样的合作形式,复习课应采用什么样的合作模式,应有针对性地选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第三,使用好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同时,应加强学生其它素质的培养;第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我们一定会发现小组活动中有种种不平衡的现象,对于出现的种种不平衡现象,我们都要进行具体分析,想出解决的办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体差异。

猜你喜欢
理论教师教学
坚持理论创新
最美教师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