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探讨

2009-08-31 06:46刘书勇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活动课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刘书勇

一、前言

据资料统计,体育课是当前学生进行锻炼的主要途径,这种途径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教员的、学生的等等。为此,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来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保持增进健康,并自主地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态度,发展和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最有效的途径和最重要的手段。基于此,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进行了一些探讨。

二、体育兴趣在自主锻炼中的作用与培养

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体育活动并积极参加某种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既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起点与依据。激发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是体育教学的一个手段,也是体育教学的一个目的,通过它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自觉并自主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研究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就成为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首要问题。近年来,随着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展开,体育兴趣的培养问题更加突出。概括起来,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体育兴趣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培养融洽的师生感情,点燃学生体育兴趣之火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感情是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实践证明有些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是从对体育教师的不信任开始的。因此,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学生自然会尊敬、拥戴老师。这样,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会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唤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巧妙地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堂体育课的主要环节,根据不同的课型与教学目标,可选用直接导入、体育游戏导入、问题导入等具体形式。在体育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导入,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激发体育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诱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新奇的刺激是引起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势与手段,可使教学气氛变得轻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相反,单调呆板的方式方法,只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只要课程奇中出现新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利用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就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4.利用风趣精彩的课堂语言,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

风趣、幽默的语言或有个性的“口令”,具有强烈的召唤力和感染力。凡是优秀的体育教师,都善于利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调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5.利用游戏与竞赛,激发体育兴趣

游戏与竞赛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竞争性而备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望强,求胜心切,喜欢鼓励和表杨。根据这些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设计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6.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的产生,实际上是学生自身参加体育活动的成功的内心体验而逐渐产生的。学生往往希望有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学习的情境,倘若教师制订的学习计划超出其能力太多,学生就会畏难发愁,根本无兴趣可言。如果学习目标与其能力相符,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学生就会享受到通过自已的努力而得到的成功的喜悦,这种内心成功喜悦的体验积累,就会逐渐定型为体育的兴趣。

三、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当学生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他们就会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这样,体育教师就应该把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这种能力的培养有以下几个途径:

1.界定自主锻炼的含义

自主锻炼包括自学、自练、自评、自控四个主要环节。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要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根据要求,采用的教法手段要围绕着这四个环节进行设计和安排。

2.具体项目的定员

每个学生每学期自愿地选一个适合于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如羽毛球、舞蹈、体操、乒乓球、健美操、中长跑等。每一个或每两个项目都有专职体育教师进行辅导,一学期轮换一次。

3.锻炼项目的合作包干

每个体育活动课的单个体育锻炼项目至少都有二三个或三四个甚至更多的学生选定。根据是特点,可以将体育锻炼项目让学生合作包干,或将体育锻炼项目的单项技术合作包干。如排练舞蹈时,可以让会唱歌、懂音乐知识,但不会跳舞、动作僵硬、协调性差的学生和擅长舞蹈动作、但五音不全的学生进行合作包干某一舞蹈。

4.设计教学流程

依据课的类型和教材内容,设计一套教学流程。在个人、同伴、集体三种主要教学形式中,通过“接触、模仿、练习、熟练、创造”五个的递进,加大个人和同伴这两个环节的份量,把自学、自练、自评、自控贯穿于学生学与练的全过程。尝试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实行开放式教学,增加师生间、同学间双边和多边的信息交流;另一方面强调“以我为主”,积极启发学生的运动思维,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用科学观点认识运动规律,加强实际操作,逐步形成自学、自练、自评、自控的能力,最终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四、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方法

1.更新观念

体育教师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上,重新审视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和育人功能,立足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破除传统体育思想的束缚,改革教法、更新手段,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教师也要更新学生的观念,向学生阐明自主锻炼的目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自学、自练、自评、自控的认识和兴趣。

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说理教育贯穿学生体育活动课自主锻炼能力培养的全过程,促进“自主锻炼”良好舆论的形成,加速学生对体育活动课自主锻炼的动机、需求和情感的变化,建立健全体育活动课自主锻炼的制度和激励机制,引导学生自觉锻炼、主动锻炼、认真锻炼,不断激励学生选择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里自主、自愿、自择力所能练的体育活动项目。

3.尊重和发展学生在自主锻炼中的创新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倡创新精神。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提高自己,并学会用科学方法,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进步,打好自主锻炼的基础。学生的创造力是学生自我意识和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自练中有所爱、有所得的具体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领、扶、放,这不但促进了师生关系向有利于学生自主锻炼能力提高的方向转变,而且也说明教师对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解和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尊重程度。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善于启发,巧用点拨,让学生在自学自练的过程中,及时获得多边的反馈信息,寻找和改进自我的学习方法。在课下,应该让学生把体育课所学、所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情况自然而然的运用到课外体育活动的“玩”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学生在自我追求中,把体育教学转化为自我动机,不断借助外力和自我强化,加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力度,逐步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4.定、活期评价。

根据制定的评价导向细则与规范要求,对学生教学进行定期评价和随机评价。

五、体育活动课学生自主锻炼能力提高、自主锻炼习惯形成后,对学生的良好功能

1.以体辅德,学生思想品德将会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用体育良好的自主锻炼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强、敢于挑战自我的良好作风与个性品质。

2.以体增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得到激发

学生自主锻炼习惯的培养与自主锻炼能力的提高必定会与有关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丰富、充实了学校体育活动课的内容和学生的业余生活。

3.以体健身,将会全面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

学生心血管、呼吸循环等系统的生理机能、耐挫能力等心理素质通过锻炼后都会得到改善和加强。

4.以体育美,将会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学生自主锻练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亲眼看到的、亲自参与的一些体育项目,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体育是健与美的统一体”。当然在自主锻炼的过程中,也可因势利导,让学生懂得什么是仪表美、行为美等。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在体育活动课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具有着现实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进一步对此进行不懈的研究与探讨,把体育课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上来。

猜你喜欢
活动课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