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舞蹈教学中艺术性语言运用之我见

2009-09-11 08:25
含笑花 2009年4期
关键词:傣族艺术性内涵

张 林

舞蹈不像戏剧和电影,离不开台词、唱腔和说白,舞蹈是通过人体的动作、手势、表情、舞姿的造型来表达情感、呈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但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师又必须运用教学语言,特别是艺术性语言把舞蹈动作解释清楚,否则学生无法准确地学会动作和把握舞蹈韵律。

一名有修养的民族舞蹈教师,要把科学、准确和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运用到舞蹈教学中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领会舞蹈感觉和艺术意境,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对傣族舞蹈教学中的艺术性语言运用有以下浅见:

一、艺术性语言在傣族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傣族民间舞蹈独具特色,是我国舞蹈艺术文化中一颗璀灿明珠,在世界舞台光芒四射。傣族舞蹈蕴藏着神秘而浓厚的民族氛围,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极尽东方韵致。傣族舞蹈中透出山川秀美、人文毓秀的夺目光彩,充满着平和、恬静、隽永、含蓄的风格,朴实自然,毫无雕凿之感。傣族舞蹈的律动中总含着恬淡、幽静的气质,凝聚着东方艺术的线条美。舞蹈动作中那些人体的头、手、臂、肘、肩、腰、胯膝等每一个关节都尽量弯曲,使整个体态由多种曲线组成,形成婀娜多姿的s型,无论手的推拉和脚步起伏的动作,还是孔雀舞中的美丽造型的流动美,都具有造型丰富而个性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会使人们感到傣族秀丽山河的自然律动美,还会使人们感到傣族人生活的宁静祥和,朴实自然,更能使人感受到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恬静幸福生活的向往。

如果学生不能领会和把握傣族舞蹈中的这些文化内涵和对舞者的心态、情绪要求,就无法学会傣族舞。因此,教师在进行傣族舞的教学时,应通过艺术性语言引导、感染学生,该让学生更深刻地去体会傣族舞蹈深邃的内涵,全方位地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背景。不是仅仅停留在身体的训练、模仿和肢体语言表达的层面上,而要从文化的深层次上,进行文化背景的拓展,这样可以使他们不仅知道动作怎么做,还知道了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体现了一种什么寓意。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傣族舞的精华。达到身心合一,内外融合地表现出傣族舞蹈的特征和风格。

从心理学上说,准确生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往往寓于情感色彩,起到沟通心灵的作用;从生理上说,它能促进人的神经兴奋强度,使神经细胞处于积极状态,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学习傣族舞蹈。实践证明,艺术性语言能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稳定的视觉和肌肉动作的感觉表象,以提高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艺术想象力,理解和掌握傣族舞蹈的精髓和文化内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艺术性教学语言

1、运用多媒体情景教学方法,加强艺术性教学语言的感染力

众所周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风格、韵律、情感等所内涵的东西是教师难以用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的。而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情景教学,教学内容能生动直观地显现在眼前,声形统一的教学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受到艺术的感染,多重感官的刺激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具有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视听结合、形象鲜明直观、信息丰富,方便快捷的特点,它可以拓宽课堂教学的时空,从而勿需实地采风。利用其直观形象的可观赏性,可以直观地展现舞蹈文化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傣族有关社会、历史、地理、宗教、风俗诸方面的舞蹈文化内涵,将抽象的傣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和阐析。

在学习傣族民间舞蹈时,学生通过观摩录像看到的是美丽的亚热带风光,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溪流环绕的竹楼,优美宁静,身着民族盛装的人们尽情的欢歌起舞,赛龙舟,以水互相泼洒,以及与温顺可爱的孔雀、人象之间的和平相处。年轻人聚在一起。挎鼓劲舞,使用“鼓语”轻敲重打,活力四射。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学生不但对傣族舞的风格特点、舞姿韵律获得了丰富的感知,而且对傣族的居住环境、生活习俗、民俗服饰等有了具体的了解。由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对所要学习的动作产生了兴趣和跃跃欲试的冲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傣族文化氛围,不断感悟和体会,实现舞蹈文化内涵的渗透。

此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还解决了“口传身授”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使学生完全依赖教师的种种弊端,缓解了教师不必要的体力消耗,使教师能以充沛的精力,磨练自己的语言,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同时,由于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加快了课堂的教学节奏,从而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

2、强化情感因素,提升艺术性教学语言的效果

舞蹈是一种受情感支配的艺术,学生们只有在良好的情感影响下,才能把舞蹈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假如在课堂上,老师表现冷漠无情,语言尖刻,就会使学生紧张、害怕,会由心理方面影响到生理方面,即导致肌肉僵硬,神经紧张,反应迟钝。这样的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避免使用威胁式语言、贬抑式语言、迂回式语言,尽量减少口头禅。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应生动有趣、富于感染力,而且要传递给学生以饱满的情感。此外,教师的课堂情感表达应真实、质朴,摒弃矫揉造作、虚伪多情,以促使学生充分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与启迪,进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具体地说,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富有激励、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例如,笔者经常对学生说:“加把劲”,“努力”,“不要紧,请坐下再思考”等等,效果就比较理想。

此外,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对他们在本身基础上所取得的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鼓励,让他们直接领略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强化学习动力,增强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学习傣族舞蹈时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学习兴趣由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转变,鼓励他们向新的成功迈进。

3、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人格品质

在舞蹈教学中自始至终都是靠教师不断示范、讲解,学生模仿、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技巧。教学是师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过程,面对教学对象的身体条件和性格都千差万别。教师要传达各种教育信息,都要通过自身舞姿和艺术性教学语言作为工具来达到这一目的。教师的艺术经历、学识修养以及教师自身的人格(包括个性、修养、才能、情感、道德情操等)都会对艺术性教学语言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人格品质,以提升运用艺术性语言的水平,从而提高傣族舞蹈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傣族艺术性内涵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Splash Water for Happiness 泼水迎新年
别样的风情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西双版纳州傣医常用姜科植物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