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

2009-09-18 08:50徐爱英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小班化有效性精神

徐爱英

一、小班化教育的有效性课堂实践价值与意义

小班化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世界性发展趋势,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的具体体现,是满足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迫切愿望。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们柳市三小自2000年在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实践“小班化教育”至今已有八年。学校以“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小班化教育的实践”这项课题研究为依托,多年来始终在小班化教育研究领域不懈的努力;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从课堂教学这一学校教育的核心层面上关键是培养适合小班化教育的教师为突破口,探索如何将小班化教育的理念转化为现实,转化成学生教师的发展,深化了小班化教育的内涵,以实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极具个性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平台,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小班化教育的领域里围绕“如何构建小班化教育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这一主题阐述我的实践效果。

实践表明:小班化教学为师生的近距离接触创造了条件;为教与学的信息交换与流通提供了更多的流量、变量和增量;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赋予充盈的时间和空间…..所有这些优越条件,都要通过教师的行为去诠释和实施。因此,改变教师行走方式,加强小班化教育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是实施小班化优质教育的关键。

二、小班化教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究内容

(一)增强责任意识是实施小班化有效性的有力保证

我们对小班化教师强化以下责任意识:明确一个目标、两个强化、三种精神。

1、一个目标是指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快乐成长。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共进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幸福和快乐。这个教育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必然要求教学结构方式的变化。系统论指出结构决定功能。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对教学要素,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备课等等,都需要作出调整。最佳办法就是把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新课程的理念用目标来体现,从而使自己有一个教育、教学行为的正确导向。

2、两个强化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和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强化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专业发展的较高阶段是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基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宜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风格,正是体现了教育观念转变需要在教育教学行为上的表现,也应该表现在对待学生和对待教师自己身上。只有将两强化完美结合,才能构建理想的教育和有效的课堂。

3、三种精神是指研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反思精神。小班化教师必须研究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研究所教学生的特点。研究这些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学生以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二是创新精神,这是教育的价值取向。现代教育不仅是传承文化,而更重要的是创新。教师要通过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小班化教育所提供的优势条件,其目的就是为了教师能更好地进行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三是反思精神,这是21世纪教师的重要品质。面对动态变化的学生和不断发展的社会,教师在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教育,也就是教师不断实践的过程。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是必然的要求,也是对教师责任感的表现。通过不断反思,才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这样不断积累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三种精神要求教师在小班化这项富有挑战性的教育实践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在事前要研究,在事后要反思,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充满着进步的活力。

在以上三个责任意识的指导下加强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促进优质教育的成功实践,逐步培养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性教师的转变。

(二)小班化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内涵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小班化有效教学有三个层次:

从表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现实教学形态,我们可以对其有效与否作出合理的评价和认定。

从中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思维。这一层次的有效教学集中体现为教师对教学进程的全面干预、自觉调适能力,集中体现为各种教学策略的理性选择和灵活应用,它的“有效”是具可测性的工具来评价

从深层次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境界。就是追求的目标,其存在的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推动、牵引、导向作用。这一层面上的有效教学体现在对教学的执着追求和永恒超越上,充分显示着教学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具备积极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追求多元智力发展,强调整合、弹性、参与等特点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发挥需要得法的教学。聚焦课堂、决战课堂必须研究小班化课堂教学。

一是备课备到学生。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学设计,也就是备课。教学设计必须根据实际,分层备课,具体到人。根据实际要作教学分析和学生学习基础分析,并结合起来进行判断,制定教学目标。在设计教案时又必须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二是教学要有拓展。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教学可以纵向拓展深度,横向拓展知识面。在操作过程上从三方面延伸,根据学生实际向跨学科延伸;在知识深度上拓展,在技能程度上提高;三是延伸生活,将教学、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加强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和培养,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是课堂激励评价。课堂激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完全靠教师情感性评价,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用富于情趣的激励性的语言或肌体语言评价学生,让老师充分感受到老师的这份真情,才能打动他们心灵,思维的灵感就会得到触发,学习的热情就会成倍增发。

四是教师深入小组。教师了解学情必须深入小组参与学生讨论,必要时,要进行个别指导。教师还要能驾驭整个讨论过程,使讨论扎实、热烈、有效。如学生讨论不热烈时,教师就要通过置疑、质疑激发讨论;当学生激烈辩论时,教师就要甘当配角参与讨论;当学生讨论偏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

五是鼓励学生自学。教师所要做的最大工作就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如何学习,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让学生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创造学习氛围,拓展求知领域。通过不断的自学,养成了探求新事物,解开疑点的习惯。这一习惯也就是自我学习的“心思”、“能力”和“态度”。只有养成这一习惯的人才能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地充实自己,人生才有意义。智慧靠鼓励才会不断地长进。

六是形成最佳过程。小班化教学特点就是班级授课制、分组讨论、个别辅导的组合。首先通过小组学习,接受各种思辨,借学习氛围,在小组之间形成一种既竞争,又有合作的良好风尚,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其次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真诚欣赏他人、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品格和不盲从、勇于挑战的个性。用智慧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对普遍问题可在班级授课时解决。积极有效地建设并提升小班化课堂文化,去成为每一个老师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四)有效教学四个基本要素

有效教学必须确立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合作的角色关系”和“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生活场所”这两个观念的背景下实施以下基本要素:一是“经验”,经验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二是“思考”,有效教学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

在努力打造小班化优质教育的目标引领下,实践有效性课堂教学文化的研究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负责,诠释了小班化理想课堂的真正内涵。

我坚信:有了这种理想课堂的追求,在小班化优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走得更好、更远!因为中国教育呼唤一种追求着理想、着眼于未来的精神。

猜你喜欢
小班化有效性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基于专业特色的《数学分析》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