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三维目标提高语文课堂实效

2009-09-18 08:50张志林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目标情感

张志林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同时新课程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开放性的探究,让学生真正掌握有益于终身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崭新的理念向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如何走进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推出一种崭新的、充满活力的、高效的语文课堂呢?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优化整合。然而,反思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两种不和谐的现象:一是教师本位现象。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备课,不能蹲下来看学生,没有研究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接受能力,只是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地告知学生,让学生感知教师的思路,领悟教师所有方法的意图和效果,让学生积累教师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积累研究问题的经验,进而影响学生在自读本文时逐步形成比较完整思路,最终造成设定的教学目标难易不当;二是知识本位现象。教师的目光总是停留在知识目标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渗透,造成教学目标单一。这两种现象直接影响了有效教学目标的设定,导致一节课下来学生收效甚微。那么如何设定有效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三维教学目标”呢?

一、三维目标的设定应符合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三个方面要均衡发展,缺一不可。教师应将它们合理地整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始终存在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将学生消极的情感转为积极的情感,将积极情感加以激发和呵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热爱学习。

二、三维目标的设定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叶澜老师认为“课堂教学的价值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即强调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人,课堂教学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能确实为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三维目标”。

三、三维目标的设定应紧随课堂发展

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预设,但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一堂好课在课前是不可能完全预设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与思维的碰撞过程,有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教学资源的生成,又有活动过程状态生成,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可以随着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而灵活调整,不断完善,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要使语文教学迅速向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转化,教师必须设定有效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三维目标”,然而“三维目标”能否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关键是看教师是否利用学科优势,创造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的。如果是这样,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定能提高。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目标情感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