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首先应具备相应的素质

2009-09-18 08:50刘书太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史学课程标准素质教育

刘书太

当今世界,中小学教育教学如何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各国都在积极进行不懈的探索,改革和交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汇成时代的最响音。那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认为其前提首先是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学生。

那么,中学历史教师都应具备哪些相应的素质呢?

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在其名著《史通》中提出治史者必备三种素质,一曰史才,一曰史学,一曰史识。鉴古知今,作为当今世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从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教师,我们必须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史才、史学和史识。

一、史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史学是指系统的、渊博和扎实的历史知识。作为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认知水平停留在教科书的浅层次上,不但要弄懂、弄通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理清其脉络和发展线索、完全、彻底吃透并熟练掌握其知识框架和对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还要对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背景内容多探讨、多了解、多掌握,并在探讨过程中多从不同角度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厚积薄发和深入浅出,才能够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

二、史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工具

这里所说的史才,主要是指教师进行课堂教育教学的语言艺术和进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能力。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老师良好的语言表达素质不仅能使学生准确、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实,还能使学生在教师恰如其分所描述所营造的历史氛围中,体验、感悟历史,获得启迪。

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是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反思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教训,丰富、完善并发展教育教学科学理论,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全面地把握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对学生适时进行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精髓,提高我们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研究水平和总结能力、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史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这里所说的史识,主要是指科学的史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论等。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两大职责,一是教好书,一是育好人。一言以蔽之,即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无声润物,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引导学生认清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头脑中逐步认识并坚定起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信仰,会初步运用其所掌握的科学观点去分析、去正确看待、应对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要使学生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我们教师潜心钻研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科学理论的内涵和精髓,能深入浅出地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史实渗透给学生,使其自觉地获得真理性认识。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些古语讲得很好。它们用通俗的语言和事例再次强调了我们作为教师,要想教好书育好人,圆满地完成自己所担负的教育教学任务,必须首先明了自己所要施教的对象的认知水平、个性差异及特点、家庭背景、成长历程、社会交往等个性特征,然后,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掌握科学的史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方法论等科学理论知识,还要经常加强与自己的施教对象及其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将科学理论联系教育教学实际,成功实践于每一个施教对象,使其自身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发挥和发展,一步一步在品尝学习成功的快乐中,成长为祖国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思想观念和素质。只有这样,素质教育的实施才能获得可靠的师资保障,而不致流于空谈。

猜你喜欢
史学课程标准素质教育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当代史学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