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

2009-09-18 08:50朱双林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绿化带实例算式

朱双林

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践,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改变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这一思想贯穿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教师就必须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发展数学,让生活问题真正走进数学课堂。

一、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结合生活与教材相关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提炼的数学化的问题,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使学生了解数学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有趣味的问题。

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我设计了选择的问题:某住宅区附近要留出一块长20米,宽14米的长方形土地作为绿化带,请你算出这块绿地的面积。学生解答后,我在黑板上按比例画出绿化带的形状。接着问:如果要在这块绿化带中间留出一块24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地作为花坛,要求长和宽都是整米数,请你想一想该如何设计?学生讨论了四种不同的答案:①长6米,宽4米;②长8米,宽3米;③长12米,宽2米;④长24米,宽1米。这时,有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出了这四个图形,并且发现了问题,长方形花园是包含在绿化带中的,而绿化带的长为20米,宽为14米,所以符合条件的花园只有前三种,因为最后一种已超过了绿化带的长度。

解决上述问题以后,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美化家园,人人有责。你能设计出更美观的方案吗?此时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个个争当小设计师,纷纷发表见解……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能密切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中转化、代换等思想方法在生活中都有体现。小学数学中一些具体的思想方法如多加要减,多减要加,按顺序思考在生活中也到处可见。

教师如果是教学的有心人,就不难找到便于学生从中体会和感悟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实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简便算法时,我为了让学生体会多减要加,举了这样一个实例:“妈妈带了267元钱,到商店买一台录音机,到了商店,她看中了一台标价为99元的录音机,就从口袋中拿出了()张一百元,营业员找回她()元,这时口袋中还剩()元”,要求学生除了填空外,还要用算式表示出还剩多少元的算式来。结果学生列出这样的算式:①267-99;②167+1;③100-99+167;④267-100+1。这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这几个算式,尤其是①③④三个算式。学生自然能体会出:结果相同,但算起来③④比较简便。学生也体会到了为什么多减要加的道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比较自由、活跃、开放。因此等式267-100+1出来顺理成章。由此,学生发现了教材中介绍的“多减要加”更为方便的计算方法,即遇到减去一个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也可以把被减数一分为二,一部分是这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这部分数减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再加上原来的尾数,而且这种方法更贴近生活,从这个例子中不难发现妈妈没有必要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付给营业员。将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资源,让数学具体化,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三、从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探究数学规律

数学规律往往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后提出猜测,并通过科学实验加以验证的。如果我们的学生能经历同样的实践活动,或许也能发现并大胆猜测,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加以验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得到培养,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让学生对自己已经测量过的几个圆形物体进行观察比较,组织学生讨论,圆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有的学生提出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大小、直径或半径有关。接着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可能有什么关系?由于有了前面的测量,学生从有关数据中不难发现圆周长与直径、半径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这时,学生自然会产生动手测量计算的欲望。这样,学生从测量中体会、发现并提出猜测,再进行实验加以验证,整个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充分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从生活实例中寻找数学模型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特点,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提供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可操作的生活材料等来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和内容,让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活动充分感受体验使其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让他们更多地体会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百分数,然后,我出示收集到的一组生活中的百分数:“金威啤酒”、“汾酒”、“金冠米酒“的酒精度,以喝什么酒更容易醉些?为什么那么容易看出来?你认为喝什么酒好?为题,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不仅认识到酒的“酒精度”实际上就是酒精含量与酒的总量的百分比,而且经历了百分数的产生,建模到应用的全过程,不仅体验到百分数的应用价值,而且体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外不在,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然,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还应根据教材、课型和学生年级的不同合理切入。将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今天新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欲望,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总之。数学不应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应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践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的过程中,教师自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绿化带实例算式
最美城市“绿化带”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
公路绿化带降噪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