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设计的新视角

2009-09-18 08:50董丽华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预案初中英语内容

董丽华

英语教学设计是英语教师实施教学的规划和构想。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应变性体现教学价值取向。因为无论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思维的差异性,还是独特的体验,都是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提升价值观念的良好契机。如果应变得好,既能体现教师的创意和教学的亮点,又能拓展课程资源的空间。

教学设计的视角指向取决于教学理念。以传授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设计,视角指向多重在讲授的逻辑性、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其过程与程式是可以依据教材预设;而以人的发展需求为本位的课堂教学设计,尤其是初中英语,比其他学科具有更加显著的多元解读特征,其过程与程式是难以依靠教师的意向进行固定和预设的。诸如初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等,都无法预计,且显现出即时性和多样性,伴随着一个“变”字,这就是教学设计的难点所在。

那么,教学设计的视角如何指向才能适应这种教育理念的要求呢?教学设计的应变性就成了初中英语视角必然指向。但是,怎样在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中突出应变性呢?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本人以为主要有这么几方面:

一、从总体规划和构想着手,渗透应变策略

就一堂课而言,这种宏观应变构想主要包含如下方面:首先是依据教材实际,研究学生思辨生奇的基础和资源条件,如他们对教材内容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会依据哪些信息资源进行探索等,以便做好各种应变的准备。其次是依据学生的经验和水平,推测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和疑义等,以便确立应对方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性思维习惯;再次是在多维教学目标建构过程中,当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和技能目标失衡时,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予以恰当应变与调控,实现多维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从多元解读内容着眼,拟设应变预案

初中英语课程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学习内容他们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因此,英语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智慧生成,不能强求唯一的答案,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答案,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必须拟设多样性的应对方案。作为预案,一般说来,主要有如下视点:

1.在能够产生多样化解读的内容上,拟设应对“预案”应从拓展学生思路,优化学生思维出发。这种“预案”应是求异与优化整合的,比如对一个问题的多种理解,如何引导他们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张扬个性;对片面和局限性的见解,如何通过点拨使之深化和完善;对偏颇和创见共存的体悟,如何进行引导,使之在研讨比较的基础上达到消除偏颇、提升创见的目的等。

2.在容易产生疑义的内容上,应多角度地拟设应对“预案”,预设怎样指导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资源,怎样通过讨论、争辩消除疑义,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再如面对一些含有人性哲理、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设计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演示、联想、操作等不同层面去认识和体悟。

3.在生成性问题上,拟设应对“预案”应从诱导学生思辨、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创造精神出发。促进学习生成的“预案”一般应从若干层面考虑:一是怎样拓展教材空间,进行启迪和诱导,以引起学生的思辨;二是怎样依据学情进行点拨和激发,以引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化和优化。如:你对这个问题有哪些看法?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哪些方法和方式?你的这种认识的依据是什么?

三、从学生自主学习需求出发,拟设应变预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新课标理念下的自主学习形态及其目标内容,必须把握实质,拟设应对“预案”。

1.依据学生个体需求。即这种预案留给学生广阔的自主空间,且贯穿于课前——课内——课后等环节的全过程。课前准备内容设计,要体现出广、活的特点,因为这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式收集信息资料,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为主,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自主设定活动的时空等。课堂自主学习指导内容设计,要充分体现民主、开放,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氛围,如选取相机引导、自主感悟的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和竞争意识,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激发学生个性潜能等。课后拓展性学习内容设计,要充分体现个性舒展和创造。主要从培养学生独特个体与自主参与出发,如拓展途径、扩大视野,动手操作、深化体验,访问调查、加强交际等,为学生营造广阔发展的空间,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2.依据学生交流合作需求。对于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更好理解的内容,要从互补性出发拟设预案。而拟设预案的前提,一是考虑内容的交流合作价值;二是交流合作要有明确目标与责任;三是交流合作的方式和方法,避免交流合作流于形式和表面化。如:针对学习内容,考虑如何划分学习小组适宜?如何引导他们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如何设计问题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保证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如何倾听,如何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相机点拨和引导等,而不是让学生按老师的意图或按老师规定的程序进行。

3.依据学生好奇和乐于探究的需求,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出发,拟设应对预案。主要应根据教材内容,多选择一些令其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如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请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一下。你想了解这其中的奥秘吗?请设法讨论探究一下,等等。

四、从学生整体发展的需求出发,拟设应变预案

在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中,其发展需求也会呈变化的态势。往往在读懂一篇文章之后,他们会产生很多联想,甚至有时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如文章中的事物还会怎样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类似情况?我们应如何对待、怎样解决?……因此,这些情况都应在教学设计中提前考虑,并从多角度、多层面拟设多种应变预案。

1.是运用整合的观点,让学生得到综合、全面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拓宽英语学习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英语实践能力。

2.是注重学生个性和差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如同样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拟设调查采访,实践考察、网上查询等不同途径的活动方案;同样是考察学生英语能力,可拟设演讲答辩、调查采访、图片展示等不同方式的方案,以备学生的自主选择,实现主动参与,各显其能,整体提高的目的。

五、从课堂发展的需求出发,灵活运用应变预案

课前的“预设教案”只是准备上课,是预备性行为。到了课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师生、生生交往。教学过程若有变化,预案也应随之改变。变是必然的,局部改变的情况是正常现象,关键是教师善于灵活运用应变“预案”。有以下几个方面:1.乐于发现。到了课堂上,教师胸中有教案,目中有学生,就能够全神贯注地观察、倾听学生的表现,对意料之外的情况,要及时发现,有效利用。2.精于思考。针对发现的情况,迅速、准确探究其原因:是预案准备不足的原因?是学生理解的原因?还是学生创新的火花?教师应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3.善于应变。思考后,应立即做出反应,调节教学,随机应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应变不是让学生回到教师的预案上来,而是要顺学而导,修改预案,师生互动,课堂生成,促进学生发展。

上完课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束,但对教学设计来说,并没有结束。课上完了,教师应再次对这节课进行“教学设计”,及时地拿出预设教案,回顾课堂教学实际,想想哪些地方做得好,为什么好?哪些地方做得不足,为什么不足?哪些地方是“现设教案”的,是怎样随机设计的?怎样做才更好?从而进一步完善应变“预案”,这必将会对今后的教学设计大有裨益。

总而言之,本人认为应变性英语教学设计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法设计观念的樊篱,可为研究性学习课堂营造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许多即时情况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多作宏观上的把握,有充分的应变意识,对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预案初中英语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主要内容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