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之我见

2009-09-18 08:50靳定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关 荣 靳定生

摘要:本文就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状况,结合我校办学特色,提出以“四重原则”的为基础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是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艺术设计 “四重原则” 人才培养

中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状况,主要是人才的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向还不清晰透彻,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反映到社会上,就是学生因受教学校的不同,专业水平,职业素质,工作能力等有着极大的差异。因此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本文就结合我校办学特色,提出以“四重原则”的为基础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是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探索。

所谓“四重原则”是指重基础、重实践、重创新、重素质。我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形成了基础训练——核心课程讲授——实践环节巩固的完整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目的性。同时,对人才培养模式中最为关键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重视艺术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课的目的在于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它不仅仅是训练学生本学科的专业技能,还要从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开拓性与创造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特别注重传授学生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和综合的审美能力,传授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的能力。课程的设置要注重艺术设计本学科自身的知识基础和发展规律,保持课程设置的相对稳定性。允许学生自由选择相关专业是互相渗透的,各类艺术之间交流融化,要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按自己的需要深化专业知识;并多开专业选修课。重视基础训练,强调基础为设计服务,我校学科基础课平台的搭建和强化,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体现了重基础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通过基础课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同时,在学科基础课程中增加学科启蒙课程,通过对新生的学科启蒙教育,使学生了解有关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考研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予以指导。此外,史论课程、基础绘图等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对考研课程的渗透。

二、重视艺术实践,增加实践课程的内容和课时

在课程设置上,通过专业考察、设计体验、课程竞赛设计等具有特色的课程设置以及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实验室为平台,通过包含在各类专业课程中的实训以及课程设计来强化学生的专业设计表现能力。

把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可以利用学校和当地的社会资源,将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让设计教育活动充分参与市场,通过与相应企业的联合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使设计教育和社会项目、企业产品开发结合,学生在企业、公司真正搞设计、做项目,让设计的产品成为市场上的商品。此外,把企业的设计师请进课室,课堂与企业融为一体,并鼓励学生去企业兼职和参与社会设计征标,同时依托广泛的社会交流基础与网络,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平台,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前景。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时间,让学生充分接触市场,改变“学院化”封闭教学模式,同时,可以开展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把校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培养方案中,除单列的实践环节“模块”外,还要把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老师可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设计竞赛及公益活动,安排学生按照专业进行相应的设计实践。也可以灵活地安排上课时间和课堂设计作业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社会实践。上课的时候除了结合案例,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设计实践内容,针对问题进行教学,使学生具备适应市场的创意、决策能力和设计能力,全面塑造作为设计师的素质。这才可以真正锻炼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

三、重视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创造力是设计师是职业能力。艺术设计没有规范的模式,没有共同的标准,也没有统一的答案,而是以张扬个性和创造性为特征。创造性是艺术设计的生命,求新、求异,强调个性化设计,对于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同样适用。永无止境地追求创意新颖,具有全新的视觉冲击力,是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应十分强调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教育与训练,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设计主体的多样性、选题的实际性、设计过程的开放性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

四、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养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坚持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的高度统一,知识教育使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力培养要注重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目前,教学、研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是符合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的,对于今天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面对今天的学生群体,实行三位一体的模式,更能培养出社会和市场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素养,还可以掌握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他们可以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事实上,今天的社会和市场,需要是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对于当代的艺术设计教育,不同的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现实基础、办学类型和办学层次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此来推动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乔继敏,赵崇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之我见[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3)

[2]湛红艳.关于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1)

[3]臧勇.对中国现代设计及其教育初探[J].包装世界,2002,(04)

[4]邸小松,李国娟.随需应变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改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04)

[5]李相臣.新形势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再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3)

[6]刘世声.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7]王芳.国内外设计教育现状及思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8]马书林.反思中国高等设计艺术教育[J].美苑,2002,(03)

[9]邹锋.社会转型中的艺术与艺术设计教育——来自教育实践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5)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Nirvana涅槃》
《星.云.海》
《花月夜》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