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沟通心灵的有效方式

2009-09-21 09:48刘会平
中国德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子女家长老师

刘会平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三十五中学

与家长和孩子沟通心灵,我会选用虽原始但最有成效的方式——家访。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登门造访,与学生、家长架起联系与沟通的桥梁,这需要很多策略。

(一)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制订相应的策略

科学民主型家长自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教育方法比较得当。在家访时,要如实向他们反映学生情况,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子女的各种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

放任自流型家长通常认识不到子女的发展前途。对这类家长的家访困难最大,唯有多次家访,多报喜、少报忧,让家长发现子女的闪光点,激发家长对子女的爱心与期望心理。

溺爱放纵型家长通常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予以满足,而且对子女的缺点错误往往隐瞒包庇。面对这样的家长,教师要“欲擒故纵”,先肯定家长爱子女的正确性,再道出家访的目的或学生身上的缺点。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事例的阐述,耐心热情地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

严厉粗暴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要求孩子任何事情都要名列前茅,在教育方式上“严”字当头。这样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一般就是非常遵守纪律,胆小,学习上缺乏创新精神。家访时,教师要从日常生活中相类似的事情入手,条分缕析。在取得了信任的基础上,可以向家长介绍一些科学的教育思想、方法,同时也可以讲述一些由于家长操之过急、方法不当而适得其反的家庭教育事例。

经济杠杆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以金钱为标准,达到怎么样的成绩就奖励多少金钱。而对于子女在精神上的一些要求却从来不予关心。家访时,对家长要晓之以理。应该说,适当对子女进行物质奖励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是一味地以物质奖励为主,那么孩子在学习上的动力是不会长久的,因为真正持久的动力是学生自身的精神动力。

(二)家访时教师的语言策略

教师交际的“武器”——语言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访的成功与否,家访时要注意以下的语言策略。

要态度谦和,不要盛气凌人。教师和家长地位平等,都是学生的教育者;目标是一致的,都要培养好学生。所以,说话的态度要谦和,语言要礼貌,给人可敬、可亲的感觉,这样家长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不要上门盛气凌人,自己的话说一不二,家长必要的申诉也一概不睬,好像这样才保持了师道尊严。其实,适得其反,已给家长留下了主观武断、心理素质不佳的印象。

要坦然大方,不要懦弱求人。对表现差、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家访,要坦然大方,开诚布公地指出学生的缺点,不要含糊其辞,生怕不给家长面子,好像老师对学生无可奈何、有求于家长,只有请家长“帮帮忙”才能管住他似的。这样家长会觉得老师性格懦弱,缺少经验,不可信赖。

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炫耀自己。老师要有自知之明,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才能给人谦虚、诚实的形象,即使工作中有不足之处,家长也能体谅。不要炫耀自己,如“他想什么坏主意,我一看就知道”等等。这样有损教师形象。

要褒奖任课教师,不要转嫁责任。老师家访,肩负着沟通家长和全体老师关系的任务,要力求褒奖其他老师的工作精神和教学水平,对教学能力强、知名度高的老师要有意宣传他们的教学成果,对经验不足的老师,着重介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上进心,使家长充满信心和希望,不要说某门功课不好就那门功课老师的责任等等,这使家长认为教师不团结。

要一分为二,不要以偏概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也有不足之处,学困生也有闪光点。对一个学生的评价要一分为二,不要以偏概全。把喜爱的学生说得没有任何瑕疵,会使家长放松必要的管教,把某方面有问题的学生说得毫无可爱之处,会使家长对小孩丧失信心,放任自流或导致棍棒教育,增强小孩的叛逆心理和敌视情绪。

(三)巧妙安排家访的形式和内容

家访通常有三种基本形式。

普访是对多数家庭的普遍访问。这是班主任初接班或开学初多采用的一种形式。因为还未与新生有过接触,一般不会引起学生的不安,利于很快沟通师生感情;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为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随访即随时进行家访。不过要注意的是绝不是发现“苗头”(问题)后才进行,因为这时家访是最糟糕的,容易引起学生的恐慌甚至逆反,家长也会感到愧疚乃至愤怒。那么什么才是恰当的随访时机呢?一是当学生取得明显进步时进行家访,向家长报喜,增强家长和学生的信心。二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有了认识并在改正时进行家访,目的是及时表扬,鼓足改正错误的后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三是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进行家访,目的在于慰问学生,帮助他正确处理矛盾、克服困难。四是当学生生病没上学时进行家访,亲切慰问,帮他补课,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关心和爱护。适时的随访,易于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触动学生、家长对教师的真情,唤起他们对班级工作的参与热情。

定访是教师与家长定期联系的一种家访。它适用于重点教育对象。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安排它的使用时间,组班的初始阶段不宜,待教师、学生、家长互相了解之后,方可使用。

在家访后要认真做好总结工作,积累经验,完善过程。教师还应该在事后对学生进行追访,以电话、信件等方式经常与学生家庭沟通,确保学生健康发展和持久进步。

责任编辑/孙 陆

猜你喜欢
子女家长老师
Tomb-sweeping Day
家长错了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放假么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