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拈连修辞格和英语轭式搭配的差异

2009-09-22 08:04
文学与艺术 2009年8期
关键词:对比

常 艳

【摘要】汉语拈连修辞法和英语轭式搭配是有趣的涉及到搭配的修辞手段, 两者在修辞实质和修辞效果上非常相似。本文从两者的定义入手,在结合实例进行对比的基础之上,重点分析了汉语拈连修辞格在具体表达结构和方式上的不同点。与英语轭式搭配相比,汉语的拈连有省略、重复和使用反义词素等不同的表达形式。

【关键词】汉语拈连;英语轭式搭配;对比

在中文中,所谓“拈连”,《辞海》这样解释:“甲乙两类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 把本来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趁势连用到乙事物上, 叫拈连。” 陈望道先生指出:“甲乙两项说话连说时,趁便就用甲项说话所可适用的词来表示乙项观念的,名叫拈连。” 这种修辞法将逻辑上并无必然联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放在一起表达, 看似牵强附会, 实则具有巧妙的修辞作用。例如,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 再如 “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的树秧,也就是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诗选·植树歌》)作者把“种……树秧”的“种”字拈来用在“希望”上,不仅没有语病, 而且表达得含蓄隽永,别具一格。

英语轭式修辞(zeugma)亦称轭式搭配法,在用法上与拈连很相似,zeugma一词来源于希腊语zeugnynai,意为英语的yoke“轭”(一副轭套两头牲口),是艺术感染力较强的一种修辞手法。王玉龙先生在《英语修辞学》中指出 “Zeugma is a kind of figure in which ‘a word is used to modify or govern two or more words although its use is grammatically or logically correct with only one. To put it plainly, zeugma makes one word refer to two items when it properly refers to only one of them.”具体说来,轭式搭配法是用一个词(通常是形容词、动词或介词)同时修饰或支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其中只能与一个名词构成自然的、合理的搭配, 与另一个或几个名词按常规是不能搭配的, 但通过巧妙地借助前一个名词的正常搭配, 顺势运用到后者身上。)

例如:All of his purchases of recent years had to be liquidated at a great sacrifice both to his health and his pocketbook.

—Rude Goldberg: Art for Hearts Sake

他近年来购置的种种东西结果都不仅极大地摧残着他的健康也大大地花掉了他的金钱。

说“牺牲了他的健康”自然是可以的, 但“牺牲了他的支票”就有些夸大其辞的, 不自然不符合语言表达的习惯,然而, 把两者“轭”在一起却把主人公人财两损的困境生动的表达出来。

由此可见,汉语的拈连从修辞的实质上来说与英语轭式搭配完全相同,二者都是将适用于甲项事物的词语,顺势拈到乙项事物上来,可使表达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产生耐人寻味、引人入胜的效果。

仔细比较,汉语拈连修辞格和英语轭式搭配存在一些差异。

(一)英语轭式搭配没有省略式

汉语的拈连可分为全式拈连和略式拈连两类。全式拈连值甲乙两事物都出现,拈连词语不可少。略式拈连指的是甲事物省略,或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省略,乙事物必须出现,借助上下文,省略的内容还是清楚的。然而英语轭式搭配中没有省略式,两个事物一般都会出现。例如:

1. 好哇,大风,你就使劲地刮吧。你现在刮得越大,秋后的雨水就越充足。刮吧,使劲地刮吧,刮来个丰收的好年景,刮来个富强的好日子。

例句中的“刮”,本来是用于甲事物“大风”的,这里顺势“拈”来“连”在乙事物“丰收的好年景”和“富强的好日子”上,使不搭配的动宾结构,在超语言常规的用法下,巧妙自然地拈连起来,生动别致地表现了美好的愿望。这句就是典型的全式拈连。

2. 冬—冬—冬冬冬。声音单调吗?一点也不觉得。因为每一声冬冬都敲出对旧事物的诅咒,敲出对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美好的祝愿。(萧乾《鼓声》)

3.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宗璞《紫藤萝瀑布》)

例2中省略了甲事物“敲出冬冬声”。例3省略了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流过”。

4. I used to organize my father' s tools, my mother' s kitchen utensils, my sister' s boyfriends.

我过去常常整理排列父亲的工具,母亲的厨房用具和姐姐的男朋友们。

5. Mrs. Packletide had already arranged in her mind the lunch she would give at her house in Curzon Street, in Loona Bimbertons honour, with a tiger-skin occupying most of the foreground and all the conversation.

—Saki: Mrs.Packletides Tiger

帕克尔泰德太太心里早已盘算好, 她将在克仁街家中公开举行午宴款待鲁娜.宾伯顿, 把虎皮摆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使之成为宾客交谈的惟一话题。

(二)汉语拈连用一个关键词分别与两个词搭配的时候,这个关键词往往要重复一遍,英语zeugma的关键词却很少重复的。例如: “你默默地吐着丝,吐着温暖,吐着爱。在用生命织出的丝绸上,人们认识了你的价值。”(马继红《蚕》)

再如,“我造门,我造窗,/我造温暖,我造阳光,/只要刨子在木料上不停地滑动,/刨花儿就旋转出欢乐的歌唱。”(雷恩奇《我,一个农村小木匠》)句中“门”、“窗”是可制造的具体事物,单说“造门”、“造窗”是合乎语法搭配常规的;“温暖”、“阳光”是不可用木工技术造出来的抽象事物,单说“造温暖”、“造阳光”是一种不合乎语法常规搭配的不正常说法。读者不仅不以它的不合语法常规搭配为错,反而感到更形象、更生动。这里“造”字反复重复四次,听读者与说写者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内容得到进一步突出和升华。

(三)汉语拈连中有一种方式也是英语英语轭式搭配所没有的。有时汉语的拈连从一个现成的词语出发,从相对的方面对其局部加以变化,生成出一个新的词语,即根据上文表现甲事物的词语,仿造出一个反义词语来表现乙事物。例如:

1. 第二天早起,他们的头发上结满了霜。男同志笑他们说:“嘿!你们演白毛女不用化装了!”她们也笑笑男同志:“还说哩!你看,你们不是‘白毛男吗?” (魏巍《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

2. 读者定会觉得这是一条“新闻”吧,其实却是一条旧闻。(毛泽东《质问国民党》)

由此可见, 两种语言中的修辞格在修辞实质和修辞效果是相同的,作者都是将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或经验放在一处, 用同一词将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让人在读完之后, 于意外之余, 稍作思索即可幡然领会, 因而予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只是在具体的表的结构和方式上,与英语轭式搭配相比,汉语的拈连有省略、重复和使用反义词素等不同的表达结构。在语言学习的实践中,学习者应充分理解汉语拈连和英语轭式搭配的异同,加深语言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2] 申小龙. 中国句型文化[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3] 王玉龙,英语翻译与写作[M].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6

[4] 徐鹏. 英语辞格[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 Zeiger, Arthur. Encyclopedia of English [M]. New York: Arco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78

作者简介:常艳(1981.6--),女,满族,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青岛科技大学 外语学院 英语专业教研室,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修辞学

猜你喜欢
对比
“鱼”不如“渔” “渔”不如“欲”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监测与分析(下)
俄汉语名词的对比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