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2009-09-23 08:46
经济师 2009年8期
关键词:就业难就业竞争力大学生

王 涛

摘 要: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难 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8-090-02

今年“两会”上,大学生就业工作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众多代表围绕大学生就业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而政府从中央到地方也出台了许多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这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

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高校应发挥什么作用?这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根据《中共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在全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结合自己所分管的就业工作,开展了深入的调研。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讨论,使笔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此,笔者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以解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09年,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热门话题”,加之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冲击,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其实,中国3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积累了许多矛盾,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也会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让我们看看近几年全国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统计数据:

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其实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已是个难题,只不过2009年更加严峻而已。未来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走高,而经济的复苏有一个过程,这就使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企业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高校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原因。不能将大学生就业难仅仅归于大学扩招。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1.产业结构调整给就业带来了压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份额逐渐减少,从业人员大幅减少并转移到城镇寻找职业,仅1998年,制造业就减少了1293万人。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的矛盾集中释放和结构性失业的突然显现,便成为当前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2.大学生就业观念不当,期望值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都想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或到大企业当白领,而基层和边远山区却少有问津,毕竟大中城市的容量是有限的。

3.高校专业设置、课程配置、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适应造成供需脱节,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当今高等教育客观存在的现象,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当然要就业就困难了。事实上,整体素质好的学生找份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三、我院大学生就业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就业情况。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求真务实,在就业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6年毕业生563人,就业率98%;2007年毕业生1200人,就业率97.3%;2008年毕业生2038人,就业率97.2%;2009年毕业生2342人,到目前为止,已有90%的学生走上了工作岗位。并且,在2006年被“新浪网”等40多家全国主流媒体评为全国高职高专就业工作优秀20强;2007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育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著名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MYCOS)的调查中,2008年度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50强排行榜中我院名列第26位,列四川省高职高专第一名。

2.存在的问题。从就业率的数据来看,我院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那么,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呢?通过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对用人单位的走访,不难看出,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是一些调查数据:

另:(1)毕业生待遇普遍在1000元左右;(2)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满意度在80%左右; (3)有近80%的毕业生在成都市工作; (4)毕业生工作一年后的稳定率在65%左右。

通过与在校师生座谈、与已就业大学生交流、与用人单位沟通,结合上面各种调查数据,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发现我院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几个问题:

一是就业观念存在问题。绝大部分学生都想留在成都工作,不愿意到山区去,包括山区来的同学都不愿意回去,甚至部分同学只想在中心城区,连成都三圈层都不想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会给就业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是就业层次有待提高。通过调查反映出我院大学毕业生就业以后普遍的收入在1000元左右,当然也有2000~3000元的,甚至月收入5000元的也有,但那是少数。那么,如何提高层次呢?笔者认为只有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增强,才能提高他们就业后的层次,这是我们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是专业对口率下滑。从上表数据看出,2008年各专业大类的对口率均低于2007年,笔者认为2009年的专业对口率可能会低于2008年。如何尽量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认真研究。

四是就业、创业培训指导工作需加强。目前,我院就业培训指导工作还不规范,系统性不强,造成部分学生应聘技巧和能力不足,失去了许多好的机会。而创业指导工作更薄弱,急需加强。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我院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高校更应该在这项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制造“产品”的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造出合格的“产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解决好大学生的后顾之忧,才能让家长和社会满意。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到了毕业时为就业而就业,而应该将就业工作全程化,也就是就业工作的开展要贯穿于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针对我院就业、创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经过讨论、研究,最终我们确定围绕“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这个主题,重点抓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狠抓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1.学院经过仔细研究,结合自身特点,根据学院“多元合作,融入园区,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确定了本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市场需求导航专业集群,“校”、“园”互动共定培养方案;“三维实践”积累工作经验,“综合训练”提升服务技能。其中,“园”是指科技园、企业园等;“三维实践”是指:校内仿真实践、企业实战实践、社会服务实践;“综合训练”是指: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专业基本能力训练和专业核心能力训练。这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适合我院学生和专业特点的。

2.在确定了人才培养模式后,大胆改革,摸索出了一套崭新的教学模式:执业园区,工作过程导向;开放课堂,能力训练到岗。

执业园区,就是要求学生入校就具备“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利用园区的独特优势,实现学业提升和就业能力提升双重发展。工作过程导向是指培养目标设定、教学课程设置、教学过程设计等都依据真实工作过程,将工作过程内化为教学过程。

开放课堂,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开放式、研讨式教学);授课主体的转变(广泛吸纳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教学场地的转变(实现校内课堂、仿真训练基地、企业、社会四结合)。能力训练到岗,就是用真实工作岗位、工作项目构建能力训练体系,通过校内仿真、产销衔接、工学交替,实现学生能力与工作岗位要求的“零距离”。

3.在这种教学模式方针的指引下,通过实践,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创造性地总结出了项目集群推进式(如软件类专业)、工学交替式(如财经类、商贸类专业)、执业渗透式(如旅游管理类专业)、冠名订单式(酒店类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式和“实习+就业”式(广普类专业)等新型的校企融合模式,真正做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当前,学院各项教学改革已全面铺开,培养出适销对路的高技能型人才将指日可待。

二是创新就业、创业培训指导,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在抓教学改革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我们必须将就业培训指导工作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这方面的工作每个高校都在做,但如何创新?如何有效?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通过科学分析,结合我院专业特点,我们拟重点抓好几方面工作。

1.成立就业、创业培训指导中心。由招就处牵头,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及各分院共同组建指导中心,并组织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培训指导团队,全面负责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指导工作。

2.严格贯彻就业培训指导工作全程化的精神。我们必须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的观念,以塑造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引导大学生的择业心态为核心内容,制定一套科学的就业培训指导计划,贯穿整个大学过程,坚持工作的持续性、专业性、预见性、针对性,并严格执行,不打折扣。

3.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在临毕业才开始思考做什么,表现出生涯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大学生交流会对接成功率一般在30%,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碰运气,结果造成了有意向的没信心,有信心的机会不足等尴尬。因此,我们准备在大学生进校的第一课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让每个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并围绕该目标进行全面的学习。

4.无论任何专业,我们均开设“普通话”、“公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社交与礼仪”、“形象与气质”等培训指导科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各个方面的需要。

5.特别强化“应聘技巧”的培训。引入仿真实训,必须做到人人过关。通过强化教学改革和培训指导工作,力争使学生就业竞争力大大提高,以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目标。同时,还要使我院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围绕“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这个主题而开展工作的终结目标。

大学生就业事关民生问题,事关社会的稳定,事关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相信,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将直接拉动和促进大学生的就业。作为人才培养源头的高校,我们有责任严把质量关,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在大学生就业工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熊治梅.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程.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冯婧.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中国轻工教育,2006(3)

3.郭玉东.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人口与经济,2004(10)

4.薛洁.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职业时空综合板,2006(7)

5.梁军.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

(作者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就业难就业竞争力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