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学原则

2009-09-27 06:10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1期
关键词:教学原则教师

马 君

摘要 从多年从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成功经验中,总结和提炼出10条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学原则,即:任务驱动性原则,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演示与模仿相结合的原则,问题情景引导性原则,结合学科课程的原则,低坡度原则,小步子原则,及时反馈原则,个别指导原则,成功性原则。

关键词 信息技术培训;教学原则;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1-0015-0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to Explore Principles of Teaching//Ma Jun

Abstract The author sums up and to extract the 10 training in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nciples from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for many years engaged in the succ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experience, namely, the principle of task-driven,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explaining and practice,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demonstration and imitation, the principle of guiding problem by scenarios,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with the principle of the curriculum, the principle of low-gradient, the principle of step-by-step, the principle of timely feedback, the principle of individual guiding, the principle of succes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teaching principles; teacher

Authors address Institute of Education Jixi City, Jixi, Heilongjiang, 158100, China

对于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学原则,目前还很少有人进行专门的探讨,而谈论较多的是一般的教学原则,这在教育学教材都有阐述。由于信息技术培训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仅仅遵守一般的教学原则是很不够的。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强调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这些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实际操作才能达到。因此,应该挖掘出符合信息技术培训特殊性和规律性的教学原则。笔者从事信息技术培训已有10余年,有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也有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从中总结和提炼出以下10条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学原则。

1 任务驱动性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形式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倡导的,但人们对任务驱动的理解并不相同。笔者在这里把任务驱动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提出。任务驱动原则是指针对学生实际水平,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教学过程就是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的过程,通过这些具体任务的完成来达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也就是说,任务驱动是以完成一个任务来驱动教学的。坚持任务驱动原则有利于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员掌握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员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值得强调的是,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与在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中应用任务驱动的具体要求和做法是不同的。不能把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驱动要求与做法完全搬到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之中。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包括分解任务、提出任务、完成任务3个基本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知识点和学员的实际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任务的设计要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向学员提出这些具体的任务,使学员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引起极大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一切都要围绕着完成这些任务进行安排,并使学员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培养学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

10年前,一些中小学计算机教师跟笔者谈起他们参加一些省市组织的计算机教师培训的授课情况,引起笔者探索怎样成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思考。他们参加培训的讲课形式是上午讲下午练:上午教师不停地讲,学员不停地记;下午学员自己按照记的笔记上机练习。这种形式很不好,下午练习时,教师上午怎样讲的很多想不起来,虽然记了笔记,但笔记不可能把教师的所有语言记录下来。这样,出现卡壳的现象很多。而下午多数又没有辅导教师,所以难免产生急躁、厌烦的情绪。整个课程下来,多数学员都感到学的效果不好。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离开动手操作是掌握不了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技能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掌握。知道了,明白了,并不等于学会了,掌握了。知识到技能是有段距离的,这段距离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达到。因此,信息技术培训必须要讲解与练习相结合,而且讲解与练习又不能间隔时间太长,要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所以笔者在培训时讲一会儿,练一会儿,讲一段,练一段。学员练习时,教师的讲解还记忆犹新,容易学会,有利于巩固。

3 讲解、演示、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讲解、演示、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讲解与演示相结合,演示与模仿相结合,模仿与创新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

一些学员反映,教材看了好几遍,也没有弄懂,而一演示,一下子就明白。一个简单的操作,教材往往要用大量的语言来描述和解释,而实际操作也就是点击几下鼠标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单纯用很多语言描述和解释,学员还是不明白的现象。但如果在讲解时能配之以实际操作的演示,那情形就不一样了,就很容易理解了。所以,讲解必须与演示相结合,讲解必须建立在演示的基础上,语言描述得再形象、再生动,也不如实际看到的更生动、更形象。讲解与演示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学员学懂,学会,教师也省去不少语言。

演示还要与模仿相结合,听懂了,看会了,还不是真正的会,只有会用,才是真正的会。也只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体味到其中的道理、奥妙和意境,才能深入理解。而操作的最好方法就是模仿,只有能先照着老师教的去做,模仿会了,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创新,去灵活应用。创新一定要与模仿相结合,创新必须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模仿是创新的必经之路。完成了模仿任务,才能创新。模仿不是目的,模仿是为了创新,所以在模仿的基础上,鼓励学员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利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中问题。

4 问题情境引导性原则

带着问题去学,学得有劲,学得深入,学得自觉,学得积极。问题是动力,是导引。把教学置于解决问题性任务之中,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引导学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引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启发学员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的目的。

问题的呈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用语言,如学习用Authorware制作课件的相关课程时,说“我们学会了一轮圆月的升起和落下,那么月牙的升起和落下怎样做呢”;也可以通过演示带出问题,如学习完一轮圆月的升起和落下后,演示月牙的升起和落下,再问这是怎么做出的。

5 结合学科课程的原则

结合学科课程的原则要求在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要尽量联系中小学的学科实际内容来讲,信息技术培训的目的就是要使中小学教师学会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中,为教学服务,学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小学教师不仅要学会相应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把它应用到教学中。有的信息技术培训,单纯为了学习技能而学习技能。如在学习Authorware制作课件中的移动图标时,只是用太阳的升起和落下的案例来教学,学员虽然掌握移动图标的使用技能,但怎样把它应用到教学中,却不知所云。因此,在信息技术培训中,如在课件制作培训中,所举的案例要结合中小学的学科内容,这样不仅使中小学教师掌握相应的技能,而且也学会应用该技能于教学中。

6 低坡度原则

低坡度原则要求难度不能过大,难度大了就会学不会,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学不会就等于没学。但难度也不能过于低,过于简单就会失去探求的动力。低坡度要求学习的目标和难度一定要与学员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相适应,难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犹如摘树上的桃子,如果伸手就能摘到,不会引起摘桃子的兴趣;如果跳得再高也摘不到,那也不会对摘桃子感兴趣;只有这个桃子是跳一跳够得着的,才能愿意为之跳一跳。任务难易程度一定要适当,太易和太难都会影响学员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对于难度大的,如果学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一定要先补上其基础;如果基础没有问题,只是比较复杂,那么可以把难度分解,一小块、一小块地消化。

7 小步子原则

小步子原则与低坡度原则是相联系的。低坡度必然要求小步子。在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中,小步子原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它是指所呈示的教材是被分解成一步一步的,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后一步学习在前一步学习后进行。由于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很小,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很容易得到成功,并建立起自信。为了使学员学会,必然要低坡度,低坡度就要小步子。要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问题。如在学习Authorware中的判断图标时,涉及分支和循环结构等属性设置,分支包括顺序分支、随机分支和计算分支等3种分支方式,循环结构包括固定次数循环、条件循环和不循环3种循环方式。实践证明,如果把这些属性设置一次地性教给学员,则学员感到学时似乎明白,做时又感到好像一团乱麻,顾头不顾脚,不知所云;而把每个属性分解去学,每次学一个属性,学会一个再学下一个,则学得明白,学得扎实。

8 及时反馈原则

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及时反馈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信息技术培训中,教学必须及时反馈,利用反馈实现调控,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及时了解学员学习的情况,发现问题或者及时解决,或者调整下一步的策略和步骤。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学员的反应,学员是否听懂了,是否看明白了。在学员练习时,可以巡回走动,或利用监控系统,查看学员的掌握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反馈可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以免问题成型,以后再改正就困难了。

9 个别指导原则

学员的学习能力存在个性差异,有的学员学得很好,有的学员却掌握得不好,因此,在教学中进行个别指导是很必要的。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掌握快慢与年龄的关系非常大。如在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中,学员的年龄差距就较大,年轻的20多岁,年龄大的50多岁,年轻的校长很快就学会了,而年龄大的校长还在那里琢磨……个别指导的前提一定是通过集中教学绝大多数都能掌握;如果集中讲完一遍,绝大多数学员没有听懂,再给每个人个别辅导一遍,那就得不偿失了,成了台上损失台下补,浪费大量时间,这是失败的教学。如果出现集中讲课大多数学员没有掌握,那么应该通过再集中讲授方式解决。对个别学员的个别问题可作个别指导。

10 成功性原则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学会是能否继续坚持学下去的关键。如果学不会,就会厌烦,就会失去学习下去的兴趣。以上9条教学原则的最低目标,就是为了使学员学会。学得再多,如果没有学会,也是等于零。宁可少学,但要学会。学的虽少,但学会了,总比学的很多但没有学会要强得多。

成功性原则不仅要求教学中要使学员学会,获得学习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要使学员获得成功感,即成功的满足。所谓成功的满足是指学员在成功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喜悦、欢快的积极情感,即成功感。成功感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有着学习兴趣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教学中注意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而成功感恰恰是学习兴趣形成和培养的核心因素,因此,从培养学习兴趣的角度,也要使学员学会,获得成功,获得成功的满足。

以上10条教学原则是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成功经验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相互配合的,构成一个教学原则体系,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难保证成功。

猜你喜欢
教学原则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刍议语境理论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所遵循原则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