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心得,万里行迹

2009-10-10 05:27
艺术百家 2009年5期
关键词:艺术史理论艺术

余 洋

中图分类号:J120.2文献标识码:A

Much Thought and Long Journey: Reading Prof—CHANG Bei's Chinese Art History

YU Yang

欣闻东南大学长北(张燕)教授《中国艺术史纲》刚刚获得2003-2008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十余年磨一剑,长北教授不牟名利,清心寡欲,一点一点地做一般艺术学的“打通”工作,令人敬佩。

打开《中国艺术史纲》纲目,读者就为全书的时空跨度和精辟概括所吸引。纲目是全书内容的高度概括,往往凝聚着著者的理论思考,向读者打开了一扇迅速捕捉全书精神的窗口。“秦汉”一章,著者以“包举宇内”、“沉雄博大”为题,高度概括了秦汉两朝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审美;“魏晋南北朝”一章,以“玄风佛雨”为题,突出了这一时期玄学与佛学的特征;“隋唐”特别是唐代,作者以“盛世之相到禅道境界”为题,准确把握住了盛唐、中唐到晚唐艺术审美的变化;时至“五代两宋”,确乎“文风蔚然,雅俗并进”;蒙元入主中原,带来了大漠审美,使作为俗艺术的元曲空前发展,元后期,南方汉文化回归,所以,“元代”一章,著者概括为“浑穆、世俗、高逸多元并存”;“明代”一章,著者以“因袭、突破、超越”三个双音词,概括出明初、明中期、晚明的艺术精神;清代则是“古典艺术和艺术理论的总结”阶段。各章之中,又分节、小节、再小节,目录十数页、四个层次标题的逐层概括,显露出全书清晰的理论构架。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黄惇先生说此书“资料翔实,观点扎实。我所阅读的艺术史中,如此构架全面而又观点高度凝聚的纲目,实为少见”。

《中国艺术史纲》上下两卷,论述的对象,时间跨度从中国史前艺术到清末,空间跨度几乎囊括了古代所有重要的艺术形式、所有重要的艺术理论著作。将如此众多的艺术门类及其理论,在如此悠远壮阔的时空背景下纵横交错地编织起来,要靠作者长期的资料积累。从点上的积累到线上的串联到面上的融通再到立体的编织,没有长期磨炼的冷板凳功夫绝难奏效。长北教授能够高屋建瓴,把握整体,删繁就简,去粗存精。每章导言,先对时代艺术及其成因作简略的统观和扼要的分析,然后,分节直截时代审美的转换,突出对伟大艺术家、经典艺术作品、重要理论著作的分析。全书找不到一句可有可无的冗言,无论品艺论人,往往着墨无多而攫其精神,观点质而实腴,耐得品味。书中引文都交代出处细到页码,书中插图也详列出处,可见著作的严谨性格。书后整理出《艺术书目著作和艺术文献汇编书目要览》,尤见作者资料功夫的惨淡。“治学先治目录”(张之洞语)。书目在胸,读者就可以顺藤摸瓜,按图索骥。著者下此苦功,无非为后学者入门提供方便。

《中国艺术史纲》不仅对过往艺术史重点论述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及其理论条分屡析,对建筑、园林、书法、青铜、陶瓷、漆器、玉器、织绣、服饰等过往艺术史忽略的艺术形式及其理论,也有相当篇幅的论述,关注的视角延伸到了书斋学者不屑的民间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使全书成为高雅艺术和实用艺术、汉民族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的多声部复调艺术史。对各门类艺术及其理论的论述有轻有重,齐头并叙而能有大体均衡的把握,有相当准确的时代成因和时代特点剖析。不仅对中国艺术史中各类经典作品有形象生动的描绘,老、庄、孔、孟、荀、墨的艺术思想,《考工记》中的工艺理论,嵇康阮籍的乐论,谢赫和张彦远的画论,《营造法式》中的建筑理论,《园冶》中的园艺理论,王骥德和李渔的曲论,阮元和康有为的书论,乃至漆艺专著《髹饰录》、木工专著《鲁班经》……古代经典艺术论著包括学人一向忽视的工艺论著,统统纳入她关注和评述的视野。不作资料罗列和泛泛而谈,而多淋漓的剖析和独特的心会,鲜活生动的形而下艺术与勾要提玄的形而上理论相生相发,体现出作者良好的艺术感悟能力和良好的理论思辨能力。林树中先生在序言中说,这本书是一部“从大文化视角撰写的综合艺术史”,当今“十分鲜见”;笔者以为,这本书还是一部大跨度、全景式、多维度的艺术思想史、观念史和美学史。

与史书易犯的资料堆砌通病迥异,《中国艺术史纲》在对每一历史时期艺术特征的概括之中,在具体材料的选取和评点之中,时时闪现出理论思考的卓见。作者对艺术发生、艺术本体的理论思索,在首章《史前艺术•艺术的起源》中已经崭露头角。由艺术延展到哲学、宗教、历史、文物、考古、文献等的引证,如对“青铜时代”艺术礼乐特征的剖析,对“秦汉艺术”阴阳五行、天人感应思想的论述,对魏晋风度与佛教艺术的分析,对晚唐诗画禅道境界的描述……都令人深切体味到,是中国哲学在主导着中国古典艺术。这样的理论剖析,需要著者哲学的、美学的、史学的、文学的、文献知识的综合修养。

细读《中国艺术史纲》,我不能不佩服长北教授的文笔:上下五千年、十万八千里都被她网罗胸中,信笔写来而能意态纵横,写人物写作品写理论无不鲜活生动,一扫呆板的书斋气。史书中,这样的健笔不多。长北早年从事艺术实践并入中文系学习,后随张道一先生研究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进入东南大学以后,担任研究生《艺术史》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成为朱光潜先生的再传弟子。她实地寻访,曾二上敦煌和麦积山,三赴西安,四去山西,五次深入大西北,各省博物馆、全国重要的艺术遗迹都留下了她探访的足迹。近年,她又把探寻的脚步延伸到了欧、美诸国和日本。书中的鲜活气息,不仅源自她的健笔,更源自她胸中鼓荡的八千年风云、脚下烙印的数万里行迹。这样的特殊经历,决定了她道器合一的知识谱系。与不出书斋摘抄编写的研究方式不同,她重视文献功夫的同时,更重实学,重田野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和亲身感受。她的著作,除《中国艺术史纲》、《中国古代艺术论著研究》、《中国古代艺术论著集注与研究》这样一般艺术学的成果以外,更多的是深入实践、田野调查的研究成果。一般艺术学研究培养了她宏观思考的视野,使她特殊艺术学的研究成果颇多识见而有深度;特殊艺术学研究又使她一般艺术学的研究成果宏观而不失微观根柢,不涉陈言,不拾人牙慧。她的学问之道,体现出中国学人“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她走出了王国维提倡的文献研究与实物研究并重的“二重实证”学术之路。

艺术学在我国,是一门崭新的学科,1997年始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入“学科专业目录”,艺术史研究则是艺术学学科三大支柱之一。作为一般艺术学支柱的艺术史,必须体现出全景式、多维度、综合性。它要求著者对多种艺术形式、多种艺术理论著作熟稔。它的高难度,使学者们往往愿意评头点足,不愿涉足问津。长北教授所在的东南大学,在全国率先设立了艺术学学位点,教师都从特殊艺术学专业背景、或文艺学、美学专业背景转入。是空言蓝图,还是冒风险敢为天下先?长北教授向文献学,向田野学,向各有专攻的教授们学,默默无言地进行着她的长途跋涉。十年磨一剑,历十几年苦功才克成此书。

长北教授为人坦荡,常常坦言自身学问的不足。她反复强调自己的综合艺术史只是“初步整合”,自己虽有数十年《美术史》、《工艺史》、《艺术史》、《艺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经历,毕竟过往研究成果多在美术史和工艺美术史领域,对其他艺术门类涉足未深。甚至,她在此书后记中直言自己有“明显的不足——对音乐、舞蹈、戏剧艺术研究功夫的不足”;在《作为一般艺术学支柱的中国艺术史研究》一文中,她又说自己的书“没有真正做到钱钟书所说的‘打通”,提出“作为一般艺术学成熟成果、全面‘打通的综合艺术史,将与学科的成长、成熟同步,有待贤者”①。当前学界,假、大、空成风,长北教授却多次自亮底牌,直言不足。知不足而学,知不足而愿意吃大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能不说出于她强烈的学科使命感。她为新兴学科的建设奉献出了一块厚重的基石。最近,长北教授又以“天人合一”、“礼乐传统”、“大象之美”、“比德思维”、“吉祥意识”、“中和圆融”、“气韵生动”、“传神写意”、“线型旋律”、“稳定程式”、“海纳百川”、“发现重铸”为题,开设了“中华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系列讲座”,脚踏实地地、一点一点地继续做一般艺术学的“打通”工作,难能可贵。

我国艺术学学科的先驱张道一先生,曾经将艺术学下分支学科的艺术史建设分为“中国艺术史和外国艺术史”(张道一《艺术学研究•代发刊词》)。有学者认为,这样的提法“考虑不周”,甚至认为《中华艺术通史》那样通力合作的巨著“也只能归入区域艺术史的范畴”,从而提出“在横向(区域史、国别史)和纵向(断代史、类型史、专题史)的基础上建立真正打通的艺术史”②。这确乎符合艺术学学科建设的目标。但是,金字塔尖下需要铺垫,宏远的目标不是一步跨就,史论建设的健全只能与学科建设的健全同步,在新兴学科尚待健全的情况下,构建古今中外各门类艺术全面打通的艺术史,只能是遥望金字塔尖的空话。与其各守自己的背景专业、坐而论道作壁上观,不如大家都为新兴学科的建设筑路铺砖,古今中外全面打通的艺术史的问世,庶几乎才为期可望。

时下学风浮躁,货真价实、耐得一读的书如凤毛麟角;人海战术完成的“集体重大项目”,又往往出自众手,文字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思想观点相互矛盾;一人单打独斗、潜心多年专心写出的学者著作,最让读者体味个中甘苦。长北教授在担任研究生《艺术史》教学期间,没有能够出版《中国艺术史纲》,退休之后,她厚积晚发,连续出版了《中国艺术史纲》、《中国古代艺术论著集注与研究》等五本倾毕生心血的著作,以后每年都有出版计划。一位女学者,在奔七之年仍然不牟名利,清心寡欲,潜心学问,实在可敬可佩!中国的艺术史会记住只问耕耘的学者,记住署名“长北”实为“张燕”的这本书。(责任编辑:高笑云)

① 长北《作为一般艺术学支柱的中国艺术史研究》,《美学》(第二卷),南京出版社,2008年版。

② 徐子方《艺术定义和艺术史新论》,《文艺研究》,2008年第7期。

猜你喜欢
艺术史理论艺术
误读的“艺术史”
艺术史上最贵的武器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纸的艺术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镣铐下的舞蹈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