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高职院校实训基地 提升企业员工岗位技能

2009-10-15 06:14姚荣庆等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高技能校企实训

屠 立 姚荣庆等

我国市场经济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呈现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制造业成本优势,与此同时,制造业领域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新一轮工业革命使工程技术各领域内的知识相互渗透的程度加深;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各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升级速度加快。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及技术更新与升级对生产中的具体实施者——技能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教学应义不容辞地承担为企业在职员工提供技能培训的重任。

从人力资源论的角度看,技能提升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途径与方法。高等职业院校利用实训基地和师资优势,与企业共同开展员工岗位技能提升工作,是人力资源职业定向开发的基础工程,同时因其培训的速效性,办学的灵活性,服务对象的广泛性,教学的实用性、实效性,对于人力资源的技能提升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企业员工技能提升的要求

目前,我国企业员工的技能现状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企业员工整体技能偏低企业员工技能是产品生产和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6.79亿从业人口中,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73.4%,尤其是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技术工人只有7000多万,其中高级技术工人仅占3.5%,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20%以上,说明我国工人岗位技能水平普遍较低,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缺乏有效的职业技能提升手段 现代企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要求从业人员具备适应新技术和设备更新的能力,具有操作新设备的能力,具备操作现场的整理、工具的整理等能力。这些都对员工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发展及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员工的职业岗位技能是一个必然趋势。因此,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依托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使实训基地全开放式地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既能促使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大量涌现,同时也会促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与师资队伍的建设。

企业员工技能提升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创新以能力核心引导培训的方式多年来,技能人员传统的培训模式时间短且集中,工学矛盾突出,骨干人员难有培训机会,与实际生产脱节的取证目标和培训、考核方法致使企业员工更关注培训考核结果,而不关注真实技能提升。如何与企业合作,结合企业产品生产和员工的岗位要求与发展需求,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提升员工的实际技能,是实践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正确处理理论学习与专项技能提升的关系理论学习是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员工不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就不可能全面提高职业技能;专项技能提升在培养、训练操作技能的同时,又能促进员工更好地消化、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培训课程与内容设置要体现技能提升培训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联系,避免将理论教学与技能提升等内容割裂开来,探索两者有机结合的新教学方式,是实践中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结合培训需求建设实训基地和师资团队企业新技术的不断使用客观上造成了实训基地的培训设备和师资教学能力的相对滞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如何紧跟先进制造业技术发展步伐,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和培训设备,学院教师怎样通过参与教科研工作掌握新技术及其应用能力,学院如何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有效利用企业的设备、技术资源为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工作服务,都是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员工技能提升的实践

多年来,浙江大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合作,结合企业的产业结构,开展了对企业在职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试点工作,具体实施如下:

(一)企业方面的实践

企业注重技能提升激励,建立了合理的薪酬制度 企业注重员工的技能培训,为从一线员工中培养出适应企业快速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陆续推出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核心高技能岗位、人才薪酬待遇的通知》等一系列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提出了“技能优先”的指导原则,逐步加大了薪酬分配向一线倾斜力度,调动了企业员工参与技能提升的积极性。

企业注重事业留人,提供了完善的培训计划 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能够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企业在让员工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技能、兴趣、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给技能人才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积极帮助员工找到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尽量使其所长与公司所需一致。

企业注重知识管理,降低了技能人才短缺的影响 企业通过定期举办技能研讨会、座谈会、技能大赛等方式开展知识管理,将企业技能人才的个人技能转化成组织技能,进而防止因技能人才的流失等造成的技能人才短缺。

(二)学院方面的实践

学院加强师资建设,拓展教师技能成才渠道学院让实训基地成为师资成长的摇篮,以竞赛作为教师技能选拔的手段,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鼓励教师扎根生产一线,先学技能,引导他们成为“教师+技师+工程师”型的人才。教师在一线积累工作经验,可以走“工程师——技能专家”的技能成才通道。近几年来,学院有多位教师被授予国家级技术能手称号,为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院注重技术更新,搭建同步发展的实训平台学院实训基地紧跟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技术应用合作和实训室共建,为技能培训奠定了物质基础。实训基地先后与德国西门子、博士力士乐、日本欧姆龙等公司合作建立了数控维修系统、液压与气动、PLC等实训室,并成为浙江省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现场同步、适度超前的培训设备使来自企业的生产技能人员的能力得到同步或超前提升。

学院注重模式创新,编制能力核心培训方案学院继续教育分院关注技能人员队伍建设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开发了“单元制等级工能力培训”的新方案,新方案按照“知识够用、技能必备”的原则,编制各岗位、各等级能力分析表,以此作为培训的标准;培训内容依据能力分析表,按照小单元、模块化的要求设计培训方案;员工可对照能力分析表开展能力差距分析,从继续教育分院提供的“菜单”中选择最急需的培训单元,进一步夯实了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的基础。

(三)校企合作培训体制的实践

校企双方签订了改革试点工作协议,共同建立了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小组,全面负责人员选拔工作,制定实施方案,讨论决定招生重大事宜;负责技能提升计划的共同制定、教学方案的实施、员工的考核评价。

选拔与考核企业在具有中级工职业资格的中专、职高、技校学历的在职员工中选拔合适人选,在规定时间内修完规定课程(模块),考核合格并通过职业资格鉴定,颁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证书。

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原则以员工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参考,坚持企业实用为原则,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学生自我发展与岗位实际相结合,系统性地制定若干个教学模块进行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按教学模块组织教学,以企业技能提升实训为主(约占60%),同时根据企业生产的具体情况,安排理论学习的时间(约占40%)。

教学管理员工管理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在校学习时由学校进行管理,在企业实训时由企业进行管理。鉴于员工工作岗位比较分散,在企业里给每个员工配备一个技能指导的师傅,建立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机制。

职业技能提升的积极成果

满足企业员工技能提升的需要 企业员工通过在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中的技能提升,有机会获得技能等级合格证明,并同时学习了相关科目的理论知识,可以选择更适合其岗位所需职业技能的培训内容,增加从业的竞争能力。

提高高职院校与所属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 高职院校与所属实训基地与当地企业建立了更紧密的关系,教师从企业一线了解了更多的实用新技术,从而扩大了实训课程的设置范围,增加了办学实力,并增加了高职教育对学历教育学生及其家长的吸引力。

总之,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应结合学院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形成校企合作、具有创新性的职业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方式,同时必须立足于企业的生产岗位和员工的自我发展需要,设计技能提升课程大纲和培训内容,在建设好实训基地和培训师资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院与企业的设备、技术和师资力量,为制造业企业员工岗位技能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查有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使用[J].中国高等教育,2007,(3).

[2]胡萍,等.走校企合作之路,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3]崔文琪,等.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J].高职教育,2007,(5).

作者简介:

屠立(1966—),陕西西安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教育技术。

猜你喜欢
高技能校企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盐城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