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育新型农民的新途径

2009-10-15 06:14张小明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工种农民职业

2006年,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职业教育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成了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国家战略调整中,不约而同地把众望寄托在职业教育上。2005年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我校是一所县级职业中专,生源主要来自本县及周边县市的农村。近三年,我校学历教育招生每年在1500人左右,其中近90%来自农村。2007年10月,市委、市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整合了“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雨露计划”等“民生工程”项目资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乡村党员干部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等部门培训资源,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广播电视网络资源,通过有关部门和乡镇的合力工作,以我校为核心,创办了农民学校,这一举措,更充分发挥了我校在农民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建设理念,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科学发展我市牢固树立“投资农民、富民脑袋”的新农村建设战略理念,把集中精力抓好农民培训、办好农民学校列为2008年市政府向全市人民郑重承诺为民办好的10件实事之首,列入全市新农村建设和党政领导干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创办后,积极宣传农民培训的新政策、新举措,印制《致全市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招生简章》、《致全市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通过各种途径发到农民手中,电视台常年宣传培训政策和培训信息,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自强、勤劳、合作、向上”的时代精神,促进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的转变,形成了“补资金,不如补脑筋”、“要致富,先培训”的培训就业新理念。

创新运行机制,保障农民培训工作运作顺畅为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创新了三个运行机制。在组织机制上,由市委书记、市长亲任学校名誉院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农工部长任院长,农工部、农业、教育、林业、果业、财政、发改委、人事劳动、就业、广电、扶贫等单位为院务委员会成员单位。在投入机制上,采取市财政投入、向上争资争项、整合项目资金、吸引民用资本等有效方式来确保学校办学、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今年年初市财政预算安排了200万元资金用于学校的教学场所建设和设备引进。目前,通过市财政投入和吸引民资等方式筹措资金719万元,已全部投入到农民学校。建成了一栋面积3000m2、可容纳720人入住的学员公寓,建设了1个数控实训室和1个电子可编程(PLC)实验室,添置了各工种必需的实验实习材料,并投资230多万元在赣州市率先建起了以学校为前端、各乡(镇、街道)分院为终端的市乡IP网络视频教学系统等。在工作机制上,由院务委员会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单位各司其职,联动协作,运作顺畅。因此,以我校为主体的各类培训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创新培训政策,推行亲民惠民新举措为进一步鼓励农民朋友参加培训,在国家相关政策基础上,我市实施了“三免一补两送教”的涉农培训新政策。“三免”就是免去学员学杂费,免费颁发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免费为学员推荐就业;“一补”是指补贴学员学习期间的基本生活费每天9元。“两送教”是指凡一个工种培训人数达30人以上的乡镇、企业,学校实行“送教下乡”或“送教入企”。新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广大农民踊跃参训,扩大了企业在职员工培训规模,拓宽了培训的工作面。前来参训的农民绝大多数是从外地辞工回来或放弃在本地的工作参加培训的。

创新办学格局,切实服务农民培训通过不断摸索与总结,我市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主体,面向社会,服务农民”的农村劳动力和企业在职员工培训新格局。“政府主导”是指政府负责整合培训资源,主导学校规划、建设,指导学校培训工作;“学校主体”是指在工种设置、课程安排、教育管理、就业推荐等方面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面向社会”是指培训对象面向社会,包括农民、务工人员、初高中毕业生、乡村党员、干部、种养大户等;“服务农民”是指对农民进行培训、职业资格考证、就业推荐和就业法律援助等“一条龙”服务。新格局的形成,使我市理顺了新时期涉农培训这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复杂系统工程。

创新教学模式,全力培育新型农民学校主动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摸索出了一套“‘三个根据设工种、‘四个需要设课程、‘对接市场荐就业”农村劳动力和企业员工培训新模式。在工种设置上,根据我市主导产业的发展、企业的用工、农民的培训愿望来设置,共有服装、家具、电子、市场营销等24个职业技能工种和南康甜柚、生猪养殖等9个农业实用技术工种;在课程设置上,围绕工种需要、企业需要、社会需要、农民需要来设置课程,如“务工常识”、“如何做好员工”、“惠民政策”等等;“对接市场”荐就业,是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供需洽谈”等形式来对接市场,使学员充分就业。今年以来,有40多家企业与学校建立长期用工协作关系,共举办供需洽谈会15次,组织3700多名学员到企业参观、考察,其中有90%以上的学员签订了就业合同。新模式办学,大大提高了培训的质量,有效地保障了新型农民的培育。同时,以我校为主体,在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课程建设上不断发展。硬件建设方面,采用财政支持、学校筹措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的投入,提高办学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招录与社会聘请相结合的办法,充实教师队伍,并不断加强教师培养,有计划地培养适应办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适时聘请名师、专家、学者来校教学和指导。课程建设方面,按照国家规划要求与结合市情开设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满足广大农民培训的需求。

学校办学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培训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08年9月,学校共举办各类培训1094期,已培训学员45942人次,其中已培训的职业技能学员8719人,农业实用技术学员37223人。提升了培训质量。由于培训工种符合当地产业实际,培训内容针对性强,经过培训的学员大都能满足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已培训的学员中,培训合格率达100%,转移就业的有8396人,就业率达96.3%。不少学员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工业园区的发展。学员培训后的月收入普遍比培训前提高。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赣州市农民知识化工程‘十佳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学校决心在办好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温家宝.贯彻十六大精神,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而奋斗[J].求是,2003,(3).

[2]陈拥贤.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4,(22).

[3]王敬红.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

[4]何文明.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与策略[J].职教论坛(上半月),2007,(12).

作者简介:

张小明(1981—),男,江西南昌人,南康市职业中专职业学校政治处主任,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德育工作和学校文化建设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工种农民职业
耕牛和农民
5G通信技术在特殊工种工作中的应用实践
机器人让人们更具同情心
农民
我能按照从事有毒有害特殊工种办理提前退休吗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制度,应该取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