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2009-10-28 10:15岳玉梅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生物课堂科学素养探究

岳玉梅

摘要: 高中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及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几种方法分别为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科学素材,结合相关典故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直观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发挥实验教学作用,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利用学生兴趣拓展视野,通过课外活动培养科学思维。

关键词: 生物课堂;科学素养;探究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要想在经济和综合国力上取得较大进步,必须要加强国民科学素养的培养,特别是中小学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科技人才,提高我国的科研能力和竞争能力。

生物课程是自然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及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不仅包括“科学知识、技能、方法和能力”,还包括“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等。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掘教材中有利于科学素养培养和提高的素材,结合中学的教学实际和个人经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用理论学习结合试验的方法来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下面是我对提高科学素养的几点看法。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科学素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众所周知,生物科学涵盖的内容门类繁多,而且与其它学科都能产生边缘联系,许多的新兴学科以及国际最前沿的学术顶端都少不了生物。所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生物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呢?教材中记述了不少科学发现的经过及科学家传记,例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就是科学家在偶然情况下发现的,同时这又是一种长期科学研究下的必然。这就让学生们懂得了科学发现有时就是偶然的瞬间,而这样偶然脱离不了长期大量的科学研究。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如能结合教学把它们介绍给学生,并且因势利导地教育学生,对他们科学素养的提高,无疑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加强直观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

学生平时都是从书本上直接理解定义和概念,这必然使学生的记忆和兴趣产生疲劳,严重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理解,我们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或者动手试验的方式进行直观教学。例如染色体这节,染色体有X型和Y型,教师就可以利用最新的试验仪器如扫描探针显微镜来对染色体进行观察,把拍摄到的X或者Y染色体图片呈现给学生,当学生不是从书本上而是眼前看见染色体的形状时,必然会加强他们对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发挥实验教学作用,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的特殊教育任务是任何一个生物教师不能轻视的,在实验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丰富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实验,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

要充分利用实验课直观、生动的教育功能,使其起到激发兴趣、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作用。生物教学实践表明: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里,学生要想形成自己的观点,他们不仅要积极思考,也要积极动手操作,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最好的教学要尽量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利用多种感官活动的优势,突出生物科学概念的感性认识。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又适应了他们各自的学习风格。教师应适当增加些探索性实验或把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减少对学生的限制,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并创造条件让他们进行尝试。让学生真正透彻地了解每一个实验,并从中学到一些规律性的科学方法和正确的观察方法。

四、利用学生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通过课外活动培养科学思维

除了要有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外,学生的知识面更要开阔,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现代科技突飞猛进,不断有新的生物学科和前沿问题出现,如果学生在高中阶段不具备知识积累的更新的话,那么对于将来的科研、学习会产生阻碍作用。教师定期用课余时间查阅最新科研状况,拟定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组织课外活动,向同学们介绍生物科学的最新成就和最新技术,使他们得到一个生物整体的感性认识。另外通过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应用。学生们在这里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生活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充分认识到实验、观察和科学思维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使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在生物教学中,学习和应用科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培养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高中生物课的一个基本的要求是,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训练。另外,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是科学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应尽力在教材内容中为学生寻找供他们进行思考和概括的材料,引导他们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形式的训练,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如讲述光合作用的过程时,可通过相关实验,经过分析和比较,概括出反应的大体过程、反应条件和场所、原料和产物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加强分析和概括等能力。

总之,对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途径有许多,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具体情况寻求更为有效的方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科学素养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见效的,只有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高。因此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提高认识,充分意识到科学素养的提高对学生思想品质、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从而自觉地将科学素养的提高贯穿到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另外,要真正搞好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还有赖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所以教师也应加强自身的业务进修和教育理论学习,这样才能不断跟上时代的要求。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科学素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