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趣”味无穷

2009-10-28 10:15刘善泽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师

刘善泽

摘要: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因此,语文教师要用科学有效训练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效率才会提高,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提出了以下看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于漪也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因此,语文教师要用科学有效训练法,充分调动学生一切感官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效率才高。

一、魅力激趣

教师魅力是指教师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抹快乐的微笑、一种儒雅的风度都能深深吸引已有审美观点的中学生,产生“亲师”效应。新课标也提出:“教师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语文教师如能博览群书,博采众家之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活泼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有的教师整天要求学生多积累,而自己却背不了几首古诗词,这能让学生服吗?我曾经在班上做过“你最喜欢怎样的语文老师?”的调查,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幽默风趣、学识渊博、文学气质浓、善解人意、方法灵活”。调查结果说明教师的学识魅力对激发学生学语文兴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语言诱趣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导课设计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当堂的学习任务,而且要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在短短的一二分钟内就进入角色。上课伊始,教师言简意赅的语言,快速、迅捷地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这将对整堂课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非常重视每堂课的导入设计,常能以精湛的导语愉悦学生耳目,开启学生心智,触及学生心灵,引发学生情思。

设计导语方法灵活多样,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切入点,独辟蹊径,富于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播放成方圆的《童年》录音,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歌声仿佛把学生带到了一片清纯美丽的世界。这时再进入导读环节,同学们就能自觉自能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一个饶有风趣的故事,一则引人瞩目的新闻,几句抒情小诗,一段名言警句,都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吸引学生走进文本。

三、质疑激趣

课堂质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动机,引发思考,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有效方法。 “疑”设得好,设得精,设的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涟漪,激活学生学习的思维。

(一)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思考的价值。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过于难,超过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小桔灯》结尾写道:“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妈妈一定好了吧?他爸爸一定早回家了,”前后都用了“一定”这个词,可为什么用的标点不一样呢?我讲到这里,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思考:一处是问号,表示“我”内心的忧虑,因为小姑娘妈妈的病毕竟是严重的;另一处是逗号,表示“我”的希望和信念。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三)问题要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问时机。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写道:“总而言之,白蛇娘娘终于中了法海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盂里了。钵盂埋在地里,上面还造起一座镇压的塔来,这就是雷峰塔。”如果在导读时就提出:“雷峰塔是‘镇压的塔是什么含义?”学生就不可能准确的回答,因为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本文的主要教学内容,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放在课文分析完以后再提出这一问题,学生就可以回答的准确深刻。

四、实践调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通过说、辩、诵、唱、演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指导学生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说明文,议论文中的某些抽象概念编成故事说一说,既提高了兴趣,又增强了理解和记忆。辩: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诵: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篇目是古诗词。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如通过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艺术手法处理,变为有声语言,那更会收到感染人、震撼人的艺术效果。因此,诗歌、散文教学中不妨在课堂上举行一些小型朗诵会,学生的情感就能融进诗里行间,受到美的熏陶。唱:一首恰到好处的歌曲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把《爱的奉献》这首歌放在《行道树》一课的讲述中,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更好的帮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演: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我分配给学生不同角色,课下排演,课上表演,组织评议,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总之,教法灵活天地宽,激活课堂,在“活”字上下功夫,使学生乐之好之,愉悦参与,主动获取有用信息,提高能力。

此外,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上的运用,融洽的师生关系等都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兴趣、启迪思维贯穿语文教学全过程,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向知识的高峰不断攀登!

猜你喜欢
新课标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最美教师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