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地理教学的看法

2009-10-28 10:15赵永臣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寓教于乐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赵永臣

摘要:地理教学中如何用好教材,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寓教于乐,这是地理教师应该细细思考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关键词:寓教于乐,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地理教师上好一节地理课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包含教师备课的基本功,讲课的基本功,驾驭学生的基本功,掌握地理知识多少的基本功等等。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集体。

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我认为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固然正确,无可厚非,但是,一堂课学生不可能配合的那么紧密,学生也有厌烦的时候,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与本课有关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

我讲“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课的时候,课文讲解了蒙古族、回族、藏族等民族,各少数民族的分布通过看图也能够看个大概。上课找学生看图说说少数民族的分布,可学生并非如老师所设想的那样,谈到少数民族分布时,他们就聊开了,一般的人说出几种后,还随便给瞎起名字,特殊的调皮学生把电影里看的外国的也加了进去。面对乱哄哄的课堂我不是用呵止的办法来解决,而是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观察地图,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了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我又问汉族是不是少数民族?学生大声回答:不是。通过这一课的事例证明,教师要有耐心,不急躁,善于引导最重要。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我现在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会由此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培养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教学活动这一不断发展、循环往复的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规定,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地理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的发展同等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与“导”的活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合的,在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再有,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单纯的传授地理知识,而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兴趣的提高,是通过知识的掌握运用而得到发展的。

地理兴趣的培养始于观察。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观察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地理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其形式主要有对各种地理对象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地理对象典型物品或模拟制品的观察和各种地图、示意图、图解、地理画片、照片、图表及其声光显示制品(录像、录音、幻灯、电影等)的观察。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地理课堂的素质教育功能,改进地理教学效果是中学地理教师的重要任务。

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诸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一系列教学方法,我认为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而不是包干替代。

在教学中,在不断地学习、实验及研究过程中,我们学校构建了适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地理学科又有它不同的方面,地理课的内容很多都贴近生活实际,在“精选习题,课堂训练”这一环节,表现要突出。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解决问题;教师起引导、指导、辅导等作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和摸索中,我们地理课也总结出了自己子模式,即“自学——求学——活学”三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愈来愈高,我们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热爱地理教学,勇于探索,勇于改革,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地理教学搞得更好。

猜你喜欢
寓教于乐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