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的反思

2009-11-24 07:54简剑芬陈志宏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反思

简剑芬 陈志宏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次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从学生的分班管理、教学目标的定位、师资力量的配备以及教材的选用四个方面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改进设想。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分层次教学;反思

一、英语分层次教学常见的实施方法

(一)分层次教学的组织

学生在入校时统一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入学考试,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课时按层次依次递增,进行分层次分阶段教学。其中,对报考A级考试的资格与时间也做了相应的规定。

(二)评价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设期末考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安排1-2次小考,以学生的过级成绩作为本人英语课程的学分成绩。同时,对教师也设立了一系列考评措施:ABC各层次的学生英语A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分别要求达到90%,80%和60%,并建立了相应的奖惩制度。

二、英语分层次教学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一)分层次教学的优势

1、理论层面上的优势。首先,分层次教学符合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的客观规律。其次,分层次教学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使教学要求适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的目标,这必然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分层次教学符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以实用为主”的要求。

2、实际操作上的优势。第一,采取分层次教学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从一入学就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也使教师能找到施教的着手点。第二,分层次教学通过确定具体的过级目标,有利于过级率的提高,尤其A层次班级A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可高达90%以上。第三,分层次教学有助于实行“教考分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总结反思,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分层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存在于学生中的问题。其一来自学生分层的心理压力:学生在一进校就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等级,容易产生“马太效应”,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尤其是规定学生必须全部完成本层次的英语课时学习后,方可报考A级英语考试,大大打消了B、C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二来自于对学生的管理:分层次教学班级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由几个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的,这样的英语班级缺乏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加了管理难度。再者,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少数学生在本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可能会发现这个班级并不适合自己,有的已经超出了本层次的能力水平,还有的却不能胜任该层次的学习,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坚持到最后。因此,这也使我在反思:仅凭学生刚入校的一次考试成绩,是否就决定了他们在高职英语阶段学习的命运。部分通过A级考试的学生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他们更想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仅仅是通过四级考试。

2、存在于教师中的问题。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不再要求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教师从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学生的约束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此外,以学生英语的一次性过级率来衡量评价教师的最终教学效果,使得部分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的过级率,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地培养,又回到了英语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实施应试教育。更为重要的是期末学生的评教问题,自然班时学生评教基本可以如实反映对任课教师的满意程度,但分成A、B、C班之后,学生的打分会搀杂很多其他因素。A班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而B、C班学生因对自己所在层次不满或是成绩没有提高而把责任归咎于教师,故意给老师打低分,这样会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和谐,不利于教学的正常进行。

四、对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反思

(一)学生的分班管理

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将“因材施教”发挥到最大极限,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所以应该建立一系列动态的学生管理体系。学生的层次划分比例可由原来的2:6:2,调整为2:5:3或3:4:3;尤其是在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普遍较差,并且对学习英语没有多大兴趣与信心,所以C层次的学生人数比例可适当上调,再实行“滚动制”教学。根据学生本人的意愿、参考任课教师的意见,在学生中实施细微的调整,成绩好的可进入高一层次的班级,成绩差的进入低一层次的班级。A层次的学生在A级考试未通过的情况下,跟随B层次的班级一块学习,依次类推……,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级,退步的学生必须降级, 以此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任务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加强听说能力培养是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学生的过级率通常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力求达到最高的过级率,忽略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现行的教学目标应该重新调整,而且在设定目标前应该科学分析有关数据,量体裁衣,切不可揠苗助长。我们应该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和教师:不把学生的过级率作为评价师生唯一的标准;不能把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分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部分。

(三)师资力量的配备

1、增设专任管理教师岗位。在实施了分层次教学的学院都有深刻的体会:教务部门工作繁杂,因为分层次授课打乱了学生原来的自然班级,教务部门在教学设施的分配,教学课程的安排和学生的考试组织,规章制度的配套等方面都无疑加大了难度,学院各级领导应该大力加强对英语教改的扶植力度。因此建议:在英语教师中选派专人负责协助教务部门,共同协调管理分层次的教学工作。一是由于实施教改,英语课时大幅度缩减,英语教师有所富余;二是专任管理人员来自英语教师队伍,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熟悉,负责学生的分班、考核等工作会更加专业细致,并能起到很好的桥梁沟通作用。

2、细化教师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既然学生分层分级,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做到专业、细化。将英语教学按照听说读写划分为四个模块,引入“模块式教学”,安排教师负责好个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专业。一方面,教师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另一方面,教师之间也要多开展同行听课,学院尽可能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

(四)教材的选用

唯物主义辩证法:事物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性。一套教材,特别是英语方面的教材,不可能适用于所有院校,更不可能适合各个层次的所有学生。只有认识到共性,兼顾特性才能找到合适的教材。教学中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难易适度的教材;此外,学院还可组织自己的一线英语教师根据本院校学生的基础和特点编写自己的教材。例如,在分层次教学中,可以组织教师编写C班的教材,注重基础,循序渐进。

尽管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具体而又复杂的工作,分层次教学也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却是一种有效解决在传统班级难以开展正常的英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个高职高专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学校情况和办学特色来选用或创造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英语教育工作者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应该积极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谋求更加完善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 丛立新: 课程论问题[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制定小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作者简介:简剑芬(1975—),女,广东丰顺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湖南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陈志宏(1972—),女,湖南湘阴人,湖南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反思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