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09-12-17 06:22李晓霞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农村

李晓霞

[内容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学生家长陈旧观念的影响对教育者来说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强化初中学生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村 初中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农村初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一、农村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初中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智力、意志、道德等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感知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先天因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环境不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必然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

1、破罐破摔心里(自卑心理大)。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特别是后进生往往由于成绩、操行方面弱于其他学生,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行为上也常常表现为孤独、羞怯。

2、耐挫能力差。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父母的过分宠爱、激烈地学业竞争、学校教育的欠缺,当代初农村中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较低,缺少战胜因难的勇力和信心,经受不了批评,遇到挫折不是勇于战胜困难,而是逃避困难,失去信心,甚至遇到挫折后感到压抑、想不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3、情绪起伏变化大,调控能力差。初中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大,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初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4、人际交往不适应。现在农村初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约占70%左右),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部份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偏激、固执,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差。

二、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由于农村初中学生有着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心理的不同,所以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培养初中学生现代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更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

1、在农村中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的技能技巧,提高应对挫折与挑战的能力。

2、优化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初中学生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弱点和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需要教师用“放大境”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并以此作为他们自尊自信的支点,从而逐步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需要教师助学生正视缺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改正缺点,完善自己的人格。

3、锻炼坚强意志。

第一、讲解有关意志锻炼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可塑期,往往做某些事情三分钟热情,有始无终。因此,各科教师尤其是政治课老师要注重讲解有关意志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意志是人行动的强大动力,是克服困难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成为生活中强者的必要条件,锻炼意志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还有明确的锻炼目标和计划。

第二、参加体育锻炼,进行体能意志的锻炼。表现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尤其是长跑,这是最能锻炼人的毅力和耐力的活动。

第三、找出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明确目标及努力的方向。这就需要学生在订立目标时,不能太远,要切合实际,然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或改变,从而增强成功的体验。

4、提高耐挫能力。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家长的过分宠爱、激烈的学业竞争、学校教育的欠缺等,当代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疾患,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较差。对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尤为必要。

第一、正确认识挫折。学校教育中应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挫折的必要性、随机性、两重性,从而夯实基础,降低受挫的损害程度。例如:开设心理健康课或聘请专家讲解挫折教育课、兴办抗挫经验班会等。学生有了这些关于挫折知识的心理基础,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的惊慌,就会认真对待。

第二、树立信心,勇敢面对挫折。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信任,要认学生知道凡挫折都是可以战胜的,信心是战胜挫折的精神力量,勇气和胆量是克挫制胜的有力武器。例如: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采用因材施教,降低学习难度和要求,要帮助他们逐步树立信心,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第三、要认真分析受挫的原因。绝大多数挫折都是由一定原因造成的,诱发因素是直接引起心理问题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家庭因素对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来说影响很大,如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等。

(2)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例如,校风学风不振、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

(3)社会因素。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特因此教师在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认真分析,彻底搞清学产生挫折的原困,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逐一解决,或帮助学生调整目标或创造所缺条件等,排除障碍,走向成功。

第四、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中学生实施教育、有意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比如,历史课中英雄人物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语文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写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伯黍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王道俊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版

3、张世富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版

5、丁志强主编:《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

猜你喜欢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