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之我谈

2009-12-17 06:22孙德浩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自学数学知识数学

孙德浩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因此,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教育学生从小学会自学。“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命题可能是存在于每一个教育者心中的意识和方法。当代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学要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自我教育是一种独特的、富有挑战性的教育方式。自我教育下的学生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充分体现了个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是个性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根据我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下面主要从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等三个方面浅谈我之所见。

一、培养自主学习背景、营造自主学习气氛

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对待自学的态度是受学习动机制约的。学习动机对自学的倾向性、持久性和效率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自学活动的心理动因。因此,课堂教学更要着眼于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各种潜能,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谓数学自学能力就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必须通过独立的活动,将外界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而数学自学能力则是以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多方面、多因素的一种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科学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寓于日常教学活动

(一)首先要教学生学会预习

自主性学习,是指学习能够根据自身认知水平和需要自主确立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觉调控学习状态,并能作出有效自我评价的学习行为。一般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独立性,即独立自主地支配自己的学习行为,表现为自尊、自立、自控、自强等。(2)主动性,即积极自觉地学习,表现为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等。(3)自信性,即相信自己能学好,表现为学习困难面前不急躁,学习挫折面前不气馁、学习失败面前能反思并继续努力等。(4)创新性,即能创造性地学习,表现为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能用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等。

(二)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新知识,认识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认识,全面掌握新知识,从而提高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预习还可以搞清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产生渴望解决这些疑难的动机,带着问题学习就会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要放松课堂,丢去“严肃性”,大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充分讨论,提出不同的见解、意见,特别对一些独特的看法、思维方式、解题方法,要不惜牺牲上课时间去给予鼓励、表扬、发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个别学生的不“正规性”问题,要善意指责,不呵斥,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对话。

(四)创设情境,形成问题意识

根据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括之间联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三、转换教师角色

为了真正做到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做好三点:一是感情上相信学生,即相信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尊重学生学习上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二是时间上支持学生,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体验,避免包办代替,避免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三是行动上精心指导,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是放任自由,而是把重点放在学法指导上。

总之,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自觉主动地学习,认真思考,积极学习,坚持长期自学,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才能逐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使自己的自学能力逐步提高。

猜你喜欢
自学数学知识数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