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点滴

2009-12-17 06:22魏红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一节课课标生字

魏红伟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是新形势下教育制度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充分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为学生打下扎实基础以适应当今教学形势,是每位教师面临的课题。怎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呢?我的做法是:

一、端正教学思想,理清教与学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演员,教师要有甘为人梯的思想,当好导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教学方法的如何选择,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每一个问题的设计,一节课后的作业布置,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理解认识能力,真正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不搞“花架子”,扎扎实实地教学生,使学生真正能够掌握过硬的基础知识,为高一等的学校输送人才,使其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懂科学的新一代。

二、要吃透新课标,把握教学内容及要求

吃透新课标,把握要求不是简单的一句空话,是要求教师深入课标,了解课标,深刻了解其精神实质,切实用课标给自己教学把关。语文课标,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通过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逐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要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

课标对各年级教学内容和要求都作了明确具体地规定,教师要以课标为准则,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与课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每一节课的具体要求,抓住重点、难点,有重点地进行教学,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四、上好每一节课

以前的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学,一般都是传统模式:①复习旧课;②导入新课;③教学生字、词;④讲读课文;⑤巩固布置作业。教师则把生字教学作为重点,他们在导入新课之后,把本课生字,集中起来孤立地逐一教学音、形、义,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这方面,而忽略了读课文,理解课文这一方面。因而学生没有读书的机会,结果学了课文后学生还不会读。我的具体作法是:

1、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对学生掌握生字的音、义和应读通的句子先不作过高的要求,让学生试读,有时教师范读,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初读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概括就行了。

3、读通课文。所谓通读就是要求学生不读错生字、不添字、不破句。低年级学生要做到这样很不容易。为了减轻学生难度,训练前要做好铺垫,让学生边读边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让他们借助拼音读准字的字音,然后检查,检查时注意那些容易读错的字音,如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还存在些地方方言,如n,f声续不分的音。检查时,教师也要认真地加以指导。

4、在指导阅读时,还要注意词语间的停顿、速度和语气,这些很重要。实践证明,即使作铺垫,学生在试读时,老师也要示范指导,只要有一次收效,学生就会受益匪浅。

5、布置作业。每课后都有练习,有重点,有难点,要掌握哪些词语,掌握哪些句子,理解哪些内容,都很具体,能有效地和课文结合起来,效果自然会很好。应该指出的是,对于个别差生,要出些他们易掌握的习题,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猜你喜欢
一节课课标生字
读儿歌识生字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生字辨识大闯关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托马斯的一节课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