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

2009-12-17 06:22曾举桥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生物学实验教学

曾举桥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有实验性强、内容丰富、生活化、趣味性强等特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第一位老师,有了兴趣,才会积极而愉快地投入,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努力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从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尔文之所以能成为现代进化论的奠基人,是因为他从小就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生命现象探究的痴迷。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一、好的新课导入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起着温故知新和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效的导入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习兴趣,化解学生的焦虑,强化他们的求知欲,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内容、新知识作好铺垫。导入必须以学生兴趣方向为内容提取点,切忌滥用脱离生活实际的空泛的导入事例,或者滥用直接进入主题的方式,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例如高二教材第九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一课的导入设计为例。由于我们的周围环境或多或少地被污染,学生身处其中,早已习以为常了。如果我们按传统的方法教学,学生则很难产生共鸣,效果不一定很好。但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进行导入,就会取得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基于这种思想,我这样设计本课的导入:我(神情严肃地)进入教室后的第一句话是:“我们都在摧毁我们自己。”全班同学为之一愣,好奇心顿起。然后再说:“不信你们看。”接着放一段录像。镜头一:大风起,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漫天飞舞;镜头二:污水流入水库,死去的鱼儿漂浮在水面上,渔夫欲哭无泪;镜头三:沙尘暴肆虐;镜头四:鲸鱼集体自杀……随着录像的播放,学生越来越深切地感觉到:地球村受到太多的污染,我们应该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热爱家园。学生产生共鸣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新课的学习。

二、增加生物课堂趣味性

生物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自然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有趣”的生物学小知识和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以及直观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老师在讲到受精作用时,我这样讲述:“在每一个生命诞生之前,有一群精子争先恐后跑去跟卵细胞结合,跑的最快的那一个就可以结合了,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同学在生命诞生之前都是冠军,都是跑的最快的,是最健壮的,是最优秀的,你们打败了千千万万的对手,你才成了你,所以你们要相信你们自己,自己就是最棒的,最优秀的。”有如在讲到《伴性遗传》时,我这样设计。问在一个家庭中,母亲正常,父亲色盲,儿子色盲,那么谁是“凶”手,谁把色盲基因遗传给儿子呢?是父亲还是母亲呢?“现在一个医生说是父亲,而生物老师说是母亲,同学们相信谁呢?”结果答案很出乎学生意料,是母亲遗传给儿子的,怎么会那么奇怪的呢?学生觉得非常有趣,也很迷惑,这时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注重生物实验

生物课,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验过程中亲自观察,培养他们探索生物界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了加深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实验,这种类型的实验可以配合讲授或课堂讨论,教师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演示实验,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得到提高,例如,讲授“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时,若只用语言讲述,学生就感到枯燥,难以理解,但如果配合演示实验,效果就会明显不同,实验中,两根萝卜条的不同变化会启发学生思考,这时,教师再进一步讲解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就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及说服力,学生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又如细胞液浓度的测定实验:首先要配制一系列浓度的蔗糖溶液、硝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尿素溶液等,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完成此任务。同时要观察几十张装片,并且要进行详细的记录,然后分析,写出实验报告。这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再如,讲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时,我们经常演示的是金鱼藻的放氧实验。这个实验虽不复杂,但常因季节的关系不能成功的演示,如因季节不合适,这部分内容可提前讲或用适宜强度的灯光代替阳光实验。当学生看到成串的气泡从叶片表面冒出时,兴奋得不得了,当收集在试管中的气体使余烬木条复燃时,这些接触实验甚少的初一学生中有的竟吃惊的“啊!”了出来。实验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的失败,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并可发培养学生的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步入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如,讲“性别决定”时,讲到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不同,导致男、女在某些性状上的差异,以及生男生女的原因和包括我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现状,将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在学生中普及这方面的科学知识,通过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增强学生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和改变这种现状的责任感。又如在讲有机物的鉴定,观察它们颜色变化做好记录。再如学习细胞质流动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方向和流动的速度。在做向光性实验时,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加以以验证。质壁分离实验中,注意观察细胞各部分的变化,如细胞壁、细胞膜的变化,观察细胞液颜色的变化,液泡大小变化,细胞液浓度的变化。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着重观察各色素带的种类、颜色、粗细、扩散的速度、各色素带间的距离。在这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实验中,学生知道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可被用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明白了一些现象的化学本质,提高了学生观察的兴趣。

参考资料:

1.中国生物课程网 http://bio.cersp.com

2.刘恩山 著《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本社 2003年8月

猜你喜欢
生物学实验教学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做个怪怪长实验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