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因素

2009-12-17 06:22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智力学习动机动机

顾 杨

英语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既需要理解,大量的记忆,也需要练习,更多的是要运用。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常常发现在同一班里,有一部分学生英语成绩特别优异,相反有部分的学生却极差,成绩总是上不去。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是取决于学生的客观条件(如学校,环境,教师,家庭等)呢?还是取决于学生本身的主观条件?

在一个人的学习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同等重要的。一个弱智的学生即使其处于最优的学习条件中也决不可能在学习上产生超越正常学生的奇迹来;同样,一个无心上学的学生即使是聪明绝顶,也不可能在学习上有什么突出的成就。因为前者的智力及后者的学习动机与态度都是影响英语学习的内部因素,所以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关键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主观条件。

当然其他因素如学生的认识方式、认识因素、个性特点等因素对学生学习英语上有一定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是因人而异的。就是因为这些心理上的个别差异是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的学生效果不同的原因。鉴于这种原因,我们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个性差异,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办法去克服消极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各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下面将着重从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对学生成效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

一、英语学习条件是指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以及个人学习的物质条件。英语是我们学生的第一外语

1.学习英语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语言环境

当然学习英语最理想的环境是把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可是目前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但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目前的条件创造有利于学习的良好环境来。例如在英语课堂上结合课文的内容用情景教学,为学生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得到一种真实的感觉。现行英语教材中有很多与生活相关的题材,如购物,打电话,旅游等等。学完一课后,我总让学生模仿课文或对话内容进行表演。学生的表演虽然不精彩,但很投入。学生们都争着表演,学习的气氛很热烈。这样,既使学生学到语言知识,提高了听说的能力,又使学生提高了参加交际活动的胆量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虽然没有英语交际的真实环境,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尽量运用所学的英语交际用语,努力创造一种语言环境。有一次上课时我需要一副眼镜,我对最前面的一位学生说:“Excuse me! MayI borrow your glasses ,please?”学生很礼貌地说:“Certainly! Here you are!” “Thank you!”气氛很融洽。其余的学生也亲身体验了这一对话情景。目前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如,录音机,电视,录像机,VCD及电脑等等,真是层出不穷。在课堂内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优越的条件,同时鼓励学生课外要针对自己本身的薄弱环节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例如,听力差的学生可以在家里多听录音或看英语电视等。

现在的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英语的输入量(词汇短语句型及语法等)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阅读。笔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以巩固为主,就是说对每天所学的知识一定要记好;而学得较好的学生在掌握每天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要增加一至两篇的阅读材料,这样每天增加几个生词和短语,那么十天就有几十个,一个学期积累起来,就更多了。

2.英语教学环境

英语教学环境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及教学方法。当然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每位教师都不尽相同,真是"各有千秋"。但每位教师首先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充满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对学生要热情,真诚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努力地去提高教学水平和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去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的教学能力是教学获得成效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非常差,又怎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呢?但反过来,教学能力是很强的教师,他的教学效果却不一定很理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教学能力只是条件,或者说只是工具,关键是在于教学能力是否得到应有的发挥,这就是策略问题。学生应通过英语学习策略系统来选择适当达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上的优点或弥补教学上可能产生的不足。例如一位教师很善于讲解,学生觉得很容易理解,这可能发生降低学生的独立钻研能力,所以学生应该课前做好预习,认真钻研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效果就一定会显著。又如某位教师只重视翻译而忽略听说练习,学生就应在课外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以补偿课堂教学的不足。

综上所述,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其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以消极的。怎样对待这些影响,变消极为积极?教师应起指导者和辅导者的作用。但学生则应对环境因素作具体实际的分析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的自身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1.智力因素及语言天赋

智力是一般可以认为是人的各种基本能力的综合。至于语言天赋,有语言专家认为,它应包括四种能力:(1)语言编码能力;(2)语言感受能力;(3)语言记忆能力;(4)推理能力。

智力是有不同层次的。在一个教学班中所谓“弱智”和所谓“神童”都是比较罕见的。虽然目前对智力和语言天赋已有较接近的看法,但还没有获得准确的定义:而且目前还没有可靠的工具对智力和语言天赋作出可靠的测量。所以讨论智力因素及语言天赋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的影响,对于整体来说意义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当然,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知识的陈旧周期的缩短,要求重视发展人的智力,培养人的学习能力。脑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人的大脑的智力功能还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就要求重视发展智力、重视充分利用大脑的功能和潜力。这就是所谓开发潜能。这任务对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科研工作者来说尤其重要。

2.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

英语学习动机就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原因和目的。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用途十分广。目前社会上不少人学习英语,有人为了通过考试取得文凭,有人为了升职,有人为了出国;也有人为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或科学文化,也有人对英语语言本身产生兴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英语的原因有两种:(1)为表层的物质刺激,例如为了文凭、出国等,称为表层动机。(2)为深层的非物质刺激,例如因为兴趣、增加知识等,称为深层动机。在中学生当中,特别是初中生学习的矛盾多来来源表层动机,但也有部分学习特别好的学生两者(表层动机和深层大家)兼而有之。大多数学生认为既然学校开设了英语课程,是初中会考、高中会考和高考必考的主要科目,不学怎行呢?但表层动机没有深层动机所具有的持久性,因为表层的刺激有一定的时限。例如文凭拿到手了原有刺激就不起作用了。单纯依赖表层动机来学习英语的学生,往往以取得外部物质条件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对学习英语本身没有过高的要求,学习不太努力,缺少主动精神得过且过,就是所谓“六十分万岁”。

可是那些具有深层动机的学生通常对英语学习表示极大的热情。自己总是想方设法多学些英语知识,例如主动多听多读英语,自己找课外读物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并且学习效果也显著得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深层的动机来源于对所学的东西的浓厚兴趣。兴趣有助于对所学科目的认识,认识的深化又有助于激发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就会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当然也丧失学习的恒心和毅力。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言语技能,这种技能的培养需要课内外持续不断的大量的实践活动。如果没有学生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主动性,这项任务是难以完成的。所以教学的关键之一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持续不断地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让教学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3.努力学习的程度

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而努力学习的程度是动机转化行为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说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有多少。努力学习的程度直接影响学习方法的选择。例如愿意在英语学习花时间的学生通常喜欢采用一些较费时的方法如背诵单词(甚至做一些卡片)、背课文、句型、背语法条文。每次的作业都非常认真地去完成。而那些不努力学习的学生是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去学习英语,他们只希望用最少的时间去应付教师所布置的作业,甚至作业也不去完成。从逻辑上说,英语学习动力越大的人,花在英语学习上是时间就越多。但实际上这两者有时候是有差距的。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毅力不够,属于学生的情感因素。下面是影响努力学习的程度的因素关系: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同时重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刻苦地坚持学习英语。

三、总结

上面讨论了环境因素特别讨论了学生自身因素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学生的自身因素除了智力和语言天赋、学习动机和兴趣以及学习努力的程度等因素,还有学生认识特点、性格类型、学习风格、情感因素和年龄因素等。这些因素都回在学生学习英语中产生解决或者消极因素。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自身条件,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在教学上采用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的差异采取必要的措施及给予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争取学习上的最大成效。

猜你喜欢
智力学习动机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智力闯关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欢乐智力谷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