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要创设情境,调动情感

2009-12-17 06:22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调动创设情境

张 锋

“满堂灌”“填鸭式”已成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代言人”。在新课改下,教师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和经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呢?笔者认为:

一、创设情境是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渗透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活动实践的芳香。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创设一个三人分蛋糕的情境,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能知道,把蛋糕切成一样大小才是公平,因此得出了平均分。课堂气氛活跃,使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分数是要从平均分的基础上才会得到的。又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在掌握了圆面积计算方法后,让学生想办法如何算公路边大树的横截面积?学生们积极讨论,踊跃发言,经过学生们反复讨论,想出了办法,先量出树干的周长,算出半径,再用面积公式算出每棵树的横截面积。这样,将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实际中,不但更好地掌握了解题方法与思路,而且通过动手操作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高尚情操。

二、调动情感是关键

不同的情景可以引发不同的情感,我们可以设置矛盾情景、疑惑情景等。如:由于受到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影响,不少学生开头也用看个位数字的方法来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当设置681、1104、1470等数字让学生判断,使学生暂时误入歧途,当出现856时,矛盾产生了,学生发现此路不通,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惊讶、疑惑的情感,迫使学生作出重新考虑,另辟蹊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情感控制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有的时候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而产生一些情绪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动向。当发现学生情绪波动时,教师不能一昧地抑制,应设法使学生能够调动,指挥自己的情绪,使之能很好地服务于学习。例如:计算方面的一些习题:如35+65-35+65、96—96÷16等题型,学生往往会急于寻求简便算法,冲动地将35与65“凑成”整数100,将96减96得到0,导致计算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求学生对待各类题目要进行总结性回顾,不断地杜绝因冲动而带来的记忆淡忘,暂时遗忘等现象。教师应设法使学生获得调动指挥自己情绪的能力。具体做法是:①将负面的情绪引向合理有利的方面。②培养学生乐观的精神来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③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表现安慰和克制冲动等方面的技巧。使他们明白学习是持续性的认知过程,不是靠一时的感情用事。又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揭示课题后,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780”,问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经过计算,回答是肯定的。这时老师接着说:“现在我和你们比一比,看谁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使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的绝招,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另外,课堂中的评价激励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发生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激励性评价,不要对学生施加太大的压力,不能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强化学生学习。要相信学生能够学得好。要给每个学生一个最公正、最准确的评价和认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与尝试:①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要做到平等对话。②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要让学生张扬其个性;③不断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众所周知,情感教育走入课堂的基点就是教师要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名好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能只考虑认知过程,更要考虑情感过程。总之,数学课堂要想成为高效课堂,创设情境是前提,调动情感是关键。

猜你喜欢
调动创设情境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