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径,发欧楷今辉

2009-12-17 06:22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书艺欧阳询楷书

杜 荣

欧阳询,字信本,唐代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在唐以后几百年的楷书发展过程中,凡有成就的书法家不学欧的很少。欧书不仅可作为初学者登堂入室的阶梯,更是研究者进一步探索书艺奥妙的艺术海洋。二十一世纪正式各类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大好时期,如何造就一代资深的欧书大师,乃书法事业发展之所需,故必须识欧书,明欧艺,探新路,发欧楷新辉。

一、树立良好的学书思想

良好的学书思想是学书成败的关键,做任何一门学问,都必须有一个健康的思想作为前提,随时做好吃苦的准备。因为“不经一番刺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掌握好一门技艺,是个漫长的不断升华过程,处处都会遇到困难,需付出很大的代价,不管是时间、财务、或是思想受累,身体受苦等。而且感受越深,越能悟出生活之真谛,发现艺术的真善美。有了一颗坚忍不拔之心,就会慢慢对自己所学的艺术产生兴趣,在一点一滴的成功中分享喜悦,化失败为力量。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唐僧西天取经,经过81难方能成功。有哪位成功者的思想是脆弱的?中国书艺乃中华之国粹、东方文化之核心,学习书法,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学好书法是传承祖国文化,推动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如今,在硬笔的实用,电脑的普及之际,加强软笔书法的教育力度,更具有重大意义。树立良好的学术思想,深化传统的笔法技法教育,是培养书法人才的根本和前提。

二、找准适宜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书效果的好坏,甚至决定着书艺成就的高低。在相同条件下,采用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正则易半途而废。书法家田英说,找一个明白的老师,比我好的字帖难得多,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关于楷书的学习方法,在先学什么和后学什么的问题上,历史上众说不一,有的主张先魏后唐,有的主张先唐后魏;有的主张先隶后楷,有的又主张遍临诸贴,取其精华,融铸个性;还有的主张专政一家之体,障显动力等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怎样学都有成功的,怎样学也都有不成功的,关键是看所选的学习方法适不适合于自己,自己所用心去学习的深度如何。但不管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最终都要能出帖,写出独具一格的精品之作。

三、走出当前书法教学的误区

书法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株奇葩,应当加大力度。但从我国当前现状来看,表面景象生机勃勃,各种不同性质的教育方式相继出现,实质上教育的力度不到位,还存在一些误区,阻碍着书法艺术的发展。例如,很多私立培训学校,他们的招生带有明显的以营利为目的,为达到目的,教师们要不断的变换“教法”,半年学楷书,半年学行书,一年后学草书。这样,很多家长就会认为老师教得好,学生有进步,就肯在孩子身上花钱。其实他们根本不认识书法史一门怎样的艺术,只知道重视孩子的培养,而不知道怎样能培养好孩子。而中小学教育中,各地中小学都有写字课,但课时开得少,甚至有的老师用了上语文、数学等课。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而没有办法去超越,结果只能是出现了一批普通的书法人,但早就不了影响一个时代的或某一“体”的大家。

四、明白欧书的艺术特色

要学好欧书,必须先知道欧书的艺术特色。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避免少走弯路。通观欧体书法,从笔法,结体到神态,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它的艺术特色,即净、瘦、险。欧公写字,下笔处如刀斩斧劈,干净利落,可谓妙到。欧公的字在神态上,格调高古,字里行间高华深穆,险意绝处,妙趣无穷,一如梵净山的蘑菇岩,突兀峻拔,让人于冷净之中突发奇想,于生命的尽出寻觅伟大的永恒。如果说欧书好比飞黄滴翠的黄山,那它险劲刻厉的艺术特色就好比那苍劲挺拔的迎客松,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为此,如果不知特色而盲目地“闭门造车”,就会背道而驰,殆误终生。

五、吸取丰富的养料

欧阳询对书法的贡献,不仅仅是让楷书在当时取得了无上的地位,更主要的是他对楷书的整理,并使书法结构扩大为空间研究,让书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自欧阳询书法成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自欧阳询书法成形并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喜爱后,在几百年的发展变化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形成了一座绚烂的欧书文化宝库。唐以后成名书家不学欧的很少,甚至有的专攻欧书而成名,如欧阳通、黄自元等;现代的如雷崇善、卢中南等。欧阳询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还是著名的教育家,唐朝初年,他就在自家院内办“书舍”,招收门生,连其妻徐式也参加了传授书艺活动,欧公书艺高超,教法独到,他的学生大多都学有所成,当时很多书学家和政治家皆出于他的门下,当时很多书学家和政治家皆出于他们门下,如唐初宰相陈长倩、教育家孔颖达等,欧门书舍可谓声名远播,桃李满天下。晚年的欧阳询迎来了“贞观之治”,他也被选为宏文馆学士,专门教授太子和皇室嫡系子孙以及聪颖才智之士读书习字,经他教授,从弘文馆学成的学生大多从事诏书的书写。书籍的誊抄、拓书等工作,如此高素质的人才专门从事纯粹的文字工作,对书法的促进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楷书在唐代达到鼎盛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欧书的普及广,影响力大,孕育出了一些大书法家,这些书法家又极力推广,并将之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字,更使欧书得以发扬光大。唐古自今,滋润了无数的欧式传人。诗人杜牧也从欧书中获益颇多,欧阳通更是恪守家法,父子并称“大小欧阳”。

六、尽情发挥个性

当书法练至一定程度后,笔法娴熟,结体安稳,章法布局合理,就要在气韵上下功夫了。而书法之气韵不是专门靠写就能练出,他与人的学识涵养(字外功)、灵活、书法功力的深厚都有关。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按正确的方法学习,坚持一两年下来就会学一种书体,然后再在形似的基础上求其神似,进而发挥想象力、创造性便会写个人书法风格,自成一家。有人说,唐人已经将古诗写到了极致,今人写古诗要想超越前人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外面有些偏颇。艺术来源于生活,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便会产生价值不同的艺术作品,而且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出生一个人,就会有一种生活方式产生,就会产生一种美,有一种个人小宇宙和自然大宇宙沟通信息,也就会有一种艺术形式产生,要判断这种艺术形式价值的高低,就要看这个人对自然和生活得认知度。欧阳询和黄自元来源于两个不同时期的大书法家,他们俩在欧阳询的书艺基点上都有超越,都可称得上一代宗欧大家。

综上所述,是为习欧者拟出一条明晰的路径,要想对欧书学有所成,这六点时必经之地。21世纪的中国社会,正式出大师的优越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把握条件,开拓新思路,为书法事业的发展长出一片新叶。

猜你喜欢
书艺欧阳询楷书
书法家欧阳询貌不如字?
为什么掐住猫的后脖颈,它就不动了?
书艺之美
【书艺之美】
楷书的笔势
楷书
书艺品鉴
硬笔楷书3500字
硬笔楷书3500字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