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专业化的反思与对策

2009-12-17 06:22马艳红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专业化班级

马艳红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沟通学校与学生的桥梁,是联系班级各任课教师的纽带,在学校、家庭、社会组成的共同教育体系中起着协调和沟通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新理念的育人要求背景下,班主任被赋予更多的责任与权力,也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班主任专业化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班主任专业化有两种含义:一是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对待,使班主任工作成为一门专门的职业,即在学校各班级配置专职班主任。这在高等学校中已经得到普遍实行,但在中小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班主任都是由某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兼任,并没有形成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也没有形成班主任职业规范,班主任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这在体制上制约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二是现有条件下班主任专业化是指班主任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专业训练,逐步具备推进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素养、文化底蕴、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并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班主任职责的可持续发展过程。

一、对班主任专业化的认识

1、班主任专业化符合教育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颁布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应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要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我国《教师法》也明确将教师职业专门化并实行职业准入制度以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班主任工作作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求班主任职业的专业化。正如美国学者塞克斯所说:“所有的教育类职业都力求专业化,并倾向于在专业化的策略上相互借鉴。”所以,班主任专业化顺应了教育职业化的趋势,符合教育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2、班主任专业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现实不仅要求班主任具有高尚的人格和用心关爱学生的思想境界,还要求班主任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班级管理与教育能力、班级文化建设能力、形成班级教育合力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将班主任工作提升到专业化层面来认识,用专业化体系来规范,专业化机制来运作,专业化标准开评价,从根本上减少班主任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智慧性。班主任不仅通过自己的教学工作教书育人,通过班级组织管理进行管理育人,还要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服务,做好服务育人。班主任对学生影响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复杂性也要求班主任成为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

二、班主任专业化的反思

班主任专业化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班主任专业化水平并不让人乐观,最主要的问题是班主任专业化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班主任工作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1、专业理论匮乏

专业理论是班主任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在班主任的诸多工作任务中,有两项工作至关重要:一是抓好班内学生的德育;二是对班集体进行科学管理。这两项工作都是一门独立的科学,都有专门的研究领域和对象。前者是以德育原理和素质教育理论为基础,研究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德育的一般过程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良好的公民道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和习惯,并努力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后者是以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自我管理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专业的理论指导,而关于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研究远远跟不上实际工作的需要,大多班主任在实践工作中往往缺乏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基础,工作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缺乏专业自主

《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具有教育教学权、评定权和参与管理权、这也完全适用于班主任。班主任对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情有较大的自主权,应该负起专业责任。班主任应该从学生的一生幸福考虑,利用自己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素质的持续发展进行有效引导。班主任在对班级的建设和管理上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并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发挥专业自主性。但许多班主任在加强德育及班集体管理的改革过程中,往往机械地执行领导的安排,缺乏依据自己班级的现状,自主实施有针对性的改革。这种状况说明班主任个人的专业性不强,缺乏专业自主与自律,更谈不上专业个性。

三、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策略

1、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加强理论学习

马卡连柯指出:“教育者的技巧,并不是一门什么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班主任需要专门的培养,才能成为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的专业工作者。

(1)师范院校的专业教育,这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方向。现在的师范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都是按照学科划分的,没有将班主任作为一门专业设置,而各专业课程设置中很少设置班主任专业的课程。即使不能在师范院校设置专门的班主任专业,也应该在师范院校增加班主任专业课程的份量以增强班主任的职前教育,这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师范院校要构建适合时代要求和符合班主任工作实际的课程体系。

(2)、在职班主任的继续教育。我们不能等待班主任由受过师范专业培训的班主任专业人员来担任,班主任专业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充分发挥现有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他们的班主任专业水平。对在职班主任进行定期轮训是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要逐步建立班主任资格考核制度,符合班主任任职资格才能上岗。只有提高广大在职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才能真正做到班主任专业化。

2、以班级建设为载体,在实践中完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班主任工作不仅需要教育工作中的学习和积累,需要同伴互助与专家引导,更需要班级建设的实践与反思。班级建设是班主任专业化的重要载体,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不仅推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和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及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同时班主任也在通过教学相长不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班主任建设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心灵塑造者,班主任应该从为了学生的一生幸福出发,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班主任专业化是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班主任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连山 班主任专业化的现状与发展天津教育 2004.9

2、马多秀 生命关怀: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7.4

3、刘启花 班主任专业化之我见教育教学研究 2009.7

4、杨竹芬 班主任专业化探索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3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专业化班级
班级“四小怪”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不称心的新班级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