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2009-12-17 06:22许秀艳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谚语漫画教学

许秀艳

中学地理是一门富饶趣味的学科,在教学中,应自觉地、积极地、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兴趣这个因素,因为,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巧妙运用诗词,诱发兴趣

中学地理包罗万象,知识面广,在课上适时巧妙运用诗词,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如我在讲解大草原辽阔的牧区时,引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词句,无形中把学生引进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境界中去。又如,用李白所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庐山挺拔险峻,峡谷瀑布的秀丽风景;用诗人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两句诗,描绘长江三峡河段山高谷深,坡陡流急的水系特征;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两句诗,来形象逼真地描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末夏初梅雨的天气特色等等。能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谚语教学,启迪兴趣

趣味性的地理谚语穿插在教材的讲授过程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引用“雷打未惊蛰,雨水四十日”的天气谚语来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东南部地区季风活动和锋面雨带的形成规律,引起学生的丰富联想,使获得知识更为巩固;又如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一句地理谚语,概括了昆明准静止锋以东地区的阴雨冷湿的气候和崎岖起伏的高原地形。类似这样的短诗断句,地理谚语不胜枚举,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如果引用得当,可以大大加深和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能获得牢固而深刻的地理知识。

三、利用漫画教学,激发兴趣

漫画教学,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其味无穷,易启迪学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如在讲解大气环境问题时,我选用了“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漫画,画面上的地球被拟人化,“头”上大汗如雨,“脸上露出惊慌、痛苦和挣扎的表情,图下解说词:“啊!地球出汗了”。让学生看完这幅漫画后,要求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这幅宣传漫画揭示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存在这些问题可能引起什么后果?又如在讲水资源利用问题时,我选了一幅“无水龙头”痛苦呻吟的漫画。画面上龙头扭曲的神态显得无可奈何,然后让学生思考:这幅画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回答。

四、优美精炼的语言,增加兴趣

形象的语言,可以把复杂纷繁的地理事物由近及远、由陌生变熟悉、由难于理解变得易于掌握,而,增加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天体及天体系统“时可这样描述:晴朗的夜晚,遥望苍茫的天穹,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暗蓝的星空天幕上,有闪烁恒星,一闪既逝的流星,轮廓模糊的星云,伴以形象生动的描述,给予学生的已不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动态情景,学生学来有趣,记忆牢固。

五、精巧设疑,巩固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激思,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地质作用”的海陆变迁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青藏高原上只有在海洋环境下才能形成的贝壳?”“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

总之,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力的作用。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谚语漫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说说谚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谚语趣画(一)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