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09-12-21 01:29武彦芬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鲁肃人文习惯

武彦芬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著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反之,如果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会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会阻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引导学生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一、课前阅读文章,预习课文

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步中教师要做好预习提示,使学生的预习有目的地进行,使预习行之有效,这就是教师教学中的“牵引”。学生通过认真预习可以知道自己欠缺什么:是字的音形义不懂,还是无法理解片段的意思。学生对于不懂的字词则可以在课前利用工具书查询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如此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便会有事半功倍的感觉,同时,学生也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将文章的中心抓住,领会全文的重点所在,掌握文章的重点知识。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即: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得到独特的阅读体验。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恐龙》一课,学生对恐龙不太熟悉,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讲读课文之前,可以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乐于阅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在应用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他们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了基础。

三、培养阅读质疑能力,促进多维思考

《新课标》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突出语感、质疑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阅读课教学模式。目前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占重要的地位。

教学《草船借箭》时,在学习“知悉对方”时,有学生质疑:如果鲁肃事先全盘告诉周瑜,诸葛亮的借箭计划会成功吗?为什么鲁肃不会告诉周瑜呢?针对这个问题,学生认真思考之后,有了不同的答案:鲁肃是个老实忠厚之人;鲁肃想试试诸葛亮的本事;鲁肃两边都不得罪,告诉了周瑜,但不全说;鲁肃对周瑜的做法有成见,他不会出卖诸葛亮;鲁肃和诸葛亮是最要好的朋友,他当然不会出卖诸葛亮……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多维思考,使学生表达了个性化观点。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大胆质疑,启发思维,充分培养他们探究创新知识的能力。

教师要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来探求新知,发展智力,激发课堂,和谐学习。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为了解救儿子,夜以继日地挖了38个小时废墟的过程,使学生对父亲坚强、坚持、坚守信念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但有的学生质疑:假如父亲挖了38小时,结果手里抱的是个没有救活的儿子,他还了不起吗?假如这位父亲在挖的过程中,房屋又塌了下来,自己真的永远和他的儿子在一起了,那该如何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呢?假如……各种假设,各种结局,学生从生疑、质疑、释疑中感知:父亲对孩子深沉而强烈的爱,促进了学生的多维思考。

四、开拓阅读教学资源

(一)挖掘教材人文内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中的人文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通过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形象和崇高深远的思想情操,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

现今小学语文教材的选编,大都立足于鲁迅先生所说的“真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想”这个基本立场,因此,它们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范本,同时也是学生立身的范本。打开教材,就如观赏一道道独特而瑰丽的人文风景。

(二)拓宽语文学习渠道

我们应该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宏大的语文教学观,拓宽学习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充分地受到文化的熏陶与启迪。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学习资源主要有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课外学习资源则非常广泛,包括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

(三)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课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如何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取向,将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中能否正确引导学生,关系到学生在学习中汲取什么样的精神食粮。由于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文章人文内涵的理解难免会产生偏差,这就要求教师这位课程的构建者、组织者适时地点拨和引导。教师的情感就是对于学生所具备的“爱心”,是对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搭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交流体会、抒发情感;在朗读、理解、体验、交流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其间,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体验,珍惜学生的独有体验。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所涉及的问题极为广泛,对它的研究与认识永远不会终止。旧的问题尚无定论,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否定之否定、反思与发现、回顾与展望,这些都是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应该承认,对阅读教学的规律,我们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本文也只能就其中的某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鲁肃人文习惯
三国军师争锋之鲁肃:三国最被低估的富二代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鲁肃机智调解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