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摄影创作问题的思考

2009-12-28 05:14程晓春
创作评谭 2009年6期
关键词:摄影者照相机共性

程晓春

随着摄影实践的增加,人们对摄影创作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现就当前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广大摄影爱好者、专家和权威。

一、基本与根本

众所周知,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要借助工具去完成自己的诉求。从事摄影的人也要借助照相机等工具,才能完成摄影的设想,这是常识,也是基本的条件。当今高科技快速发展,设计和生产出了许多功能齐全的照相机,有些几乎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新型照相机的出现,不仅方便了摄影者,也对提高和改善照片的质量起了很好的作用。有人据此认为,只要照相机好,就可拍出好作品。我觉得这种看法值得商榷,因为能否拍出好作品的根本关键并不在于相机,而主要取决于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照相机再好也只是工具,它受使用者支配,所以认为照相机好就可以拍出好作品的认识,实际上是一大误区。六十多年前拍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是形式与内容结合得很好的优秀佳作。画面中的前景是一条S型的濠沟,一位解放军战士左手握着三八步枪,右手抱着一个孩子,弯下腰沿着濠沟往前走,他身后跟着一名农村老年妇女,手上挎着一个布包袱,身着破衣,紧张地跟在战士身后,远处则是在战火中熊熊燃烧的村庄。紧张的气氛、明了的军民关系以及简洁的构图和典型的瞬间跃然照片中,使作品成了反映战争年代军民关系的传世精品。该作品的出现还预示着人民解放战争必将取得胜利,因为它揭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然而六十多年前的照相设备却十分简陋。为什么作者用简陋的设备能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呢?根本的原因就是作者对当时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有切身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并且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和娴熟的摄影基本功,能驾驭简单的照相机,才拍出了如此生动和感人的传世佳作。由此可见,我们有志于摄影创作的人,必须认清基本与根本的关系,并在提高综合素质的根本问题上狠下苦功。基本功底扎实了,加上有现今使用高科技手段生产的照相机的辅助,就能如虎添翼,使摄影创作水平得到快速的提升。

二、偶然与必然

摄影是将事物千变万化的瞬间定格在照片中(静物摄影例外),故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有的人因此认为,拍照片要碰运气,遇到好机会就可拍出好作品,此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机会对每个人是平等的,能否当机会出现时,发现它的意义并把它拍下来,就因人而异了。周恩来总理在谈到文艺创作时,曾精辟地指出:“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意即偶然是寓于长期积累的必然之中。长期积累是基础,偶然出现的机会是条件。只有知识积累多了,经验积累多了,综合修养提高了,遇到机会时,才能迸发出创作的激情和火花,才能收获创作的硕果。二次世界大战时,当德国法西斯军队即将进入法国首都巴黎之前,法国在广场上将国旗徐徐降下。此时成千上万的巴黎群众,自发地聚集在广场上,有的人失声痛哭。当时在场的摄影者甚多,持机者多数把镜头对准悲痛的群众和下降的国旗。然而有位摄影家却与众不同,他没有拍广大的人群和下降的国旗,而是把镜头对准一位系领带的中年男子,他两眼饱含着悲愤的泪水而没有号啕痛哭,他满脸凝重而没有失去信心的忧愁,一股不屈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感到法兰西民族是不可征服的。作者给作品命题为《当国旗降下的时候》。这幅作品被法国和各盟国广泛刊用,产生了激发人们奋起反抗的积极效果,影响巨大。此事让人们看到,同在国旗下降的广场,给摄影者提供的机会相同,有的人只能就事论事地记录现场,有的人却能把握机会,抓住实质,刻画出感人的典型艺术形象,使其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他们之间的区别所在,就是摄影者的综合素质和底蕴的不同。所以既要重视偶然出现的机会,更要高度重视各种知识和修养的长期积累,真正做到厚积薄发,将偶然与必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使自己创作水平的提高。

三、有限与无限

摄影是靠平面的二度空间来表现主题的,从这个层面讲,它所反映的内容是有限的。换个角度看,倘若摄影者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能深层次地观察社会的动向,能深入地了解群众的呼声,使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从而塑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即使风光和静物等题材的摄影作品也有托物言志的问题),它就能产生感染力,吸引千千万万的读者和观众,引起人们内心强烈的震撼,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许多国内外的优秀摄影作品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早已证明了这点。因此可以肯定地讲,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摄影佳作,其作用将是无限的。《小平您好》是出现在游行队伍中的偶发现象,摄影者凭着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洞察能力和摄影的过硬基本功,敏捷地拍下了此偶发瞬间,成了当代有影响的传世作品。因为它不仅恰到好处地摄下了当时生动的场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所制订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入人心,得到了全国人民广泛的认可和拥护,作品把人民群众深层的思想情感抒发得十分准确和深刻。《渴望》的作者通过一双渴望获取知识的灵眸,表达了贫困地区广大青少年求知的心愿,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同情,从而使该作品成了全国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其意义深远且重大。诸如此类的作品还有很多很多,如《斗地主》、《在结婚登记处》、《开路先锋》、《篱笆扎得牢野狗钻不进》、《东方红》、《十月的螃蟹》、《让我们的血流在一起》、《我来迟了》、《高高昂起的是稗子,沉甸甸的是稻子》、《俯首》、《父辈的梦》、《战争与和平》、《春潮》以及在长江防洪抢险、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中创作出的一大批摄影作品,都可解读出一篇篇有分量有哲理的评价文章,其典型性和深层的意义,远远超越了二度空间的局限,毫不夸张地说,这类摄影作品的作用将是无限的。面对如此现实,要使摄影作品超越有限而达到无限的境界,就不能只局限于学习摄影的技法技巧,而应着眼于更广泛的领域,做到博学、广采、深思、慎处,届时才能水到渠成,得心应手。中国古代大诗人陆游曾对他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认为此话对我们摄影者来说,如何突破有限而达到无限,也颇有启发意义。

四、共性与个性

任何事物都有共性与个性两方面,摄影作品亦如此,它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作品的载体,个性是作品的灵魂。通俗点讲,摄影作品的共性主要是指形式,个性指的是作品的内涵。前者的问题有一部分可以运用技术手段解决,如光圈、速度、焦距等。当然如何构图和用光也是没有固定的格式可循的,要不断创新,寻求与众不同的效果,这样才会有新鲜感。后者则必须全部依靠人的大脑思维进行创作,两者相辅相成,忽视任何一面都会给作品造成不利的影响。当然,有些作品虽无明显的主题和深刻的内涵,但形式感特强,也能赏心悦目,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不失为上乘佳作。但若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给人们以启迪和激励,则既要有好的共性,又要有鲜明的个性,两者缺一不可。《新炊间黄梁》是农村改革成果中反映农民生活的生动写照,作者选择农村厨房作为切入点颇有意思。图中农家厨房的布局,食物的摆放,人物的动态以及耐人寻味的影调效果,紧紧抓住了人们的视线,形式和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不愧是一幅佳作。《升》是反映城市在改革大潮中,大兴土木,快速发展的又一个侧面,夸张的人物动作和火热的建筑现场,交相辉映,勾画出中国大地上出现的巨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空洞与浮华》,图中的前景是工地遗留下来的一堵残墙,墙中上方有一破洞,通过破洞可看到远方灯光辉煌的五星级酒店高楼,前景与后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以他特有的入木三分的观察能力和敏感,在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到来之前,用如此鲜靓的视觉形象,提示人们关注经济问题,深沉的夜色烘托出深层的社会问题,是一幅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难得力作。上述几幅作品既注意了形式更注意了内容,是共性与个性结合得很好的范例。所以才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殊荣。透过这些作品,对我们也有很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如何把靓丽新奇的共性与生动鲜活的典型个性结合好,应该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只有如此才能使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震撼力。

综上所述,解决好四个相关问题的核心是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多年来,我一直在为此而努力,同时我也始终未忘“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生活是活水,是源头,当我有机会到生活中去时,总觉得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切作者,在生活中吸取营养,丰富创作的内涵,可谓是真理。

猜你喜欢
摄影者照相机共性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照相机》杂志摄影月赛
冬日黄昏
燕山大学
小猫的照相机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光线与阴影在摄影拍摄中的应用
你好,春天!
自制照相机
喜爱音乐的物理大师